1
古希臘神話里,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作為懲罰,諸神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
于是,西西弗斯不斷重復、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
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中,慢慢消耗殆盡。他的一輩子,只不過是機械重復的一天。
2
收到這樣一條私信——
我是一名大一學生,沒什么理想,也沒有目標,一天渾渾噩噩地過。我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不喜歡上課,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盲目地過了一個半學期,想想以后自己的路,不知道該怎么走。腦子空空的,就跟行尸走肉一樣。
還有這樣一條私信——
我已經31歲了。一眨眼,人生的三分之一已經過去了,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到了這個歲數。年輕時沒有多想,現在壓力大得要死。唉,覺得好多年都沒有思考過人生了。
你身邊一定也有不少這樣的人,麻木茫然地生活著。他們活在一種慣性里,每天都只是重復著昨天的生活。挫折和失敗不能激起他們的斗志,經歷過恥辱、悲傷、痛苦的情緒后,他們會選擇性地遺忘,而不是去反思為什么會發生這一切。
長長一日,短短一生。那些從來不復盤自己生活的人,就像每天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樣,把漫長的一生,過成幾萬個單調重復的一天。他們的人生里,看似有明天,其實根本沒有明天。
我發現,身邊優秀的朋友都有復盤的習慣。一天下來,抽出一小段時間,去反思今天做了些什么,有什么經驗和教訓,哪里是值得改善的。
我自己也不例外。以前是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右邊記錄待辦事項,左邊記錄總結和反思?,F在是用印象筆記,手機端和電腦端隨時記錄下待辦事項和一些感想。這樣一年下來,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事、取得了哪些成果、踩過哪些雷。
我跟朋友開玩笑說,要是哪段時間沒記下自己的日程,就說明我一定墮落了。
3
和從不反思一樣可怕的,是太會遺忘。這都是靈魂麻木的表現。
張愛玲寫她的弟弟,在飯桌上,為了一點小事,她父親打了弟弟一個嘴巴子。張愛玲大大地一震,用飯碗擋住了臉,眼淚往下直淌。后母笑了起來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說你!你瞧,他沒哭,你倒哭了!”
張愛玲丟下了碗沖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閂上了門,立在鏡子前面,看著自己的眼淚滔滔流下來……
浴室的玻璃窗臨著陽臺,啪的一聲,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彈回去了。原來,是她的弟弟在陽臺上踢球。他已經忘了那回事了。這一類的事,他早已習以為常。張愛玲說,她沒有再哭,只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
魯迅筆下的阿Q,面對失敗和屈辱,也善于立刻遺忘——習慣了屈辱,習慣了茍活,靠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來進行自我陶醉。
沒有痛感地活著,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
4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如此。善于遺忘挫折,甚至習慣了受挫。總是失敗,就會習慣失?。豢偸菓卸?,就會習慣怠惰;總是被指責,就會習慣當一個差勁的人……
優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就在于,優秀的人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對生活的痛感。
以前遇到一個妹子,小小的個子,卻異常有韌性。她剛來的時候,交的方案被領導圈圈點點地斥責了一通??粗y過的樣子,我于心不忍,發微信勸她:“唉,習慣了就好。他就是這樣的。不改到最后一刻,他是不會放過你的。”
她回了我一串“哈哈哈”,然后說:“不行。我才不要習慣失敗。”后來,她果然成了組內成績最出色的人。
知恥近乎勇。有羞恥感,是對生活保持敏銳的體現啊。
5
有一個爭論點是,苦難能不能造就人。
我覺得,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會造就你。只有對經歷過的一切產生反思、并且時時銘記的人,才會從經歷中成長。如果你只是被慣性驅使著,明天克隆今天,周而復始地生活。那么你看似活了一輩子,其實只相當于活了短短一天罷了。
羅曼·羅蘭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過。時時反省,時時清醒,才能把“明天”活出意義來。
共勉。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