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南下,冷風過境。這種天氣,你每天的第一件難事是啥?
是去外出跑步?是騎單車去上班?還是出門給家里買菜?
都不是,應該是早起。
因為連床都起不了,后面那些事你都別想干;并且“起”字之前還有個“早”,更增加了這事的難度系數。
你是不是這樣——
經過無數次掙扎,信誓旦旦地說明天要一定要早起讀英語,然后第二天睜開眼,太陽都曬屁股啦,那讀英語的事就等明天吧。
你是不是這樣——
夜里調了鬧鐘,第二天又睡過頭了,埋怨鬧鐘不靠譜,后來才發現,原來在迷糊中,自己不由自主地把它關掉,那一刻就當完全沒有鬧鐘響起這回事。而晚起的你又捶首頓足。
你是不是這樣——
參加了早起打卡活動。鬧鐘響起,你猛地拿出手機按下“打卡鍵”,然后繼續心安理得地閉上眼。自己甚至都忘了沒有早起這回事,因為打卡軟件幫你粉飾了時間。
也有人說,老年人才容易早起吧,年紀輕輕的,血氣方剛的,能多享受睡懶覺的滋味不是挺好的嗎?
正所謂,冬天里的被窩,就像一把火!
深深地溫暖了我,不要早起,妥不妥?(我瞎編~~)
的確,早起這事有點反人性,人性趨利避害,特別是大冬天的,在被窩的暖和外界的寒之間,選擇暖才順應人性。
然而,我們通常還是提倡“早起”。
關于早起的理由,各種版本都有。書上說了嘛,——
故事版:“早起的鳥兒抓到蟲”(話外音:你得是鳥,不是蟲),
諺語版:“一日之計在于晨”,
廣告版:“早睡早起身體好”。
怎么樣算是早起?我認為,在天亮之前起床都可以算早起,趕在太陽公公出來以前。當然,每個人早起的程度不同,有的人是4點派(4點多起床),有的人是5點派(5點多起床),更多人是6點派(6點多起床)。
我也是屬于“早起”一族的,只是從沒有認真去思考過這個問題,從來也沒有私人定制早起時間。
直到生了娃以后,大大地發現固定“早起”對我太重要了!!!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嘗試5點多起床,這讓我收獲“3C”效應:
錯峰生活
沖勁飽滿
從容淡定
1.錯峰生活
講真,以前我不在意早起之事,因為從小到大都不是一個賴床的主(爹媽的習慣,讓我也養成不賴床的習慣),從不擔心自己會睡到7、8點以后。
那時的我,自由時間大把,起床后洗洗漱漱,慢慢來都行。但現在是碎片化時代,有一段獨處的時間不容易,更別說有娃以后。
現在,早起對我而言并不和意志力扯上多大關系,更多的是要和娃“搶早”。比兒子早點起床,就能多搶到一點點時光做自己想做的事。
雖然說碎片化時間也可以學習,但是整段時間做事才有高質量的保證。唯有早起,趁著家屬和孩子還在休息,才有一整段專心做自己事情的時光,俗稱unbroken time。
我可以獨自做完一系列“規定”動作,美其名曰“晨起儀式”,然后盡情地專注在書上或筆尖,物我同一,如入佳境。這是屬于一個人狂歡的美妙時刻,可以靜靜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沒有微信的打擾,沒有上司的電話,就像《陋室銘》說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因為在這段時間里,萬物寂靜,眾人且睡。
這種方式,被我稱為“錯峰生活”。當大多數人在做A類事情的時段,選擇做B類事情;當大多數人在做B類事情的時段,選擇做C類事情——每天錯開大多數人做事的峰值,不容易遇上“擁堵”的狀況。
如果任由早起時間不固定,便無法保證每天都有一段這樣的時光。
2.沖勁飽滿
經過一夜的休整,早上剛起床這一兩個小時,精力最旺。就像電腦剛剛做完垃圾清理一樣,運轉速度都提上幾個百分點。
如果一起床已是接近要上班的時間點,這精神好的狀態就只能耗在擁擠的路上,班車上,公車上,地鐵上等等,豈不可惜?
唯有早起,離上班還有一段緩沖的時間,這飽滿的精神和沖勁才有機會用得上,并且用在了“刃”上。
在沖勁飽滿的狀態下,文思泉涌,筆頭生花。
在這個時光里,一些不可思議的句子從筆端萌芽,慢慢交錯生長,成了現在這些文章,比如你看到的這篇。
等到回顧之時,反而不敢相信:這真的是我寫的嗎?大腦里什么時候藏著這些奇妙的表達,好像是跟我躲貓貓一樣,平時都不曾發現過它們。才知道,原來它們存在我深深的腦海里,我的夢里,我的心里,我的歌聲里。
在沖勁飽滿的狀態下,挑戰難事,扶搖直上。
人在精神不好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緒,對于誘惑性強的事情,大腦會哄你說沒事,去干,比如吃垃圾食品之類;對于有難度的事情,大腦會騙你說它們很難,別干,比如寫論文之類的。
只有精神好的時候,自控力強,勢不可擋,才能識破大腦的騙局,尤其是勇于嘗試有難度的事情,敢于吃“青蛙”(語出《吃掉那只青蛙》,意指有困難的任務)。
用好這能量滿格的狀態,攻克那些第一眼你不想干的事,做完了,這天就忒有成就感。
3.從容淡定
有的人總是感覺很焦慮,再問焦慮什么,又嘀嘀咕咕說不清。
或許每天起床后,發現太陽已經曬屁股里,再看看每日計劃中還完滿了一堆清單,想著頭都大了,不知道能不能干完,自然焦慮得不得了。
于是,每天總在再版又再版同樣的“焦慮的故事”。
如果有早起,這段獨處的時光,
你可以用來閱讀,提升信息更新的速度;
你可以用來思考,提升干掉問號的速度;
你可以制定計劃,提升粉碎任務的速度。
一天之中你很難再找到同樣的機會,能夠靜下心來、不受打擾地獨自完成這些事,而越沒有機會做,越容易變成“不做”。久之,腦瓜子生了誘,越沒有能力去弄明白自己在焦慮啥,如何去對焦慮感解鎖,然后陷入無限惡循環當中。
如果每天早上,上班之前,你都妥妥地做這些事;特別是最后一類事情——制定計劃,為一天的開始做足準備,還會有焦慮嗎?
而且早起的你,心里多一股信念:我比別人先行一步,跑在前面。這樣的一天,也會更加從容淡定。
這就是早起給我的“3C”效應,如此美好,定不辜負。
當然,修煉早起術,不一定非要咬牙切齒的意志力,還有三點私家錦囊。哈哈,福利到!
1.“緊箍咒”
2.“雙保險”
3.“儀式表”
1.睡前念個“緊箍咒”
所謂“緊箍咒”就是在睡前,暗示自己明天要起床的時間點,讓心里有個數。
有一種很奇妙的現象,在某些需要更早起的時候,我會用上這招,告訴自己明天得在幾點起來,一定一定。
第二天早上,還真就在那個期望的時刻順利睜眼,好像生物鐘聽懂我的暗語。這種方法百試不爽,常常應驗。
當然,這種方法要應驗,還需要配合早睡。早睡是硬道理,不然精力跟不上,念再多緊箍咒,第二天都無法按時醒來。
2.醒前來個“雙保險”
如果對自己的賴床脾性有了解,要對付頑固分子就必須雙保險。
雙鬧鐘就是雙保險,一個是“天使鬧鐘”,一個是“惡魔鬧鐘”。天使鬧鐘調振動,放在近處;惡魔鬧鐘調成大聲,時間比天使鬧鐘晚一兩分鐘,放在遠一點的地方,必須起身才能夠著。
天使鬧鐘負責輕柔地叫醒你,但還不會吵到你的家人,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起還是不起。如果不起,惡魔鬧鐘很快就會來了,并且大聲響起,把全家人轟起來。
這招挺夠狠的,我親測有效。特別是我很怕會吵醒兒子,所以天使鬧鐘出現后,我立刻就意識到后面還有一個惡魔鬧鐘,于是二話不說,就從被窩里掙脫出來。為了方便自己下床,醒來要穿的衣服要放在身邊。
正所謂,衣服要近,鬧鐘要遠。
3.早起有個“儀式表”
不能為了早起而早起,所以既然已經從被窩里掙脫出來,那還要有個早起的安排。就像我上面所說的,類似于一系列“晨起儀式”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需要你自己做個清單,給個列表,早起后你要干些什么事。
想不出干什么事,就翻開你的年目標,把最重要的目標中要持續做的事,拿到早起后來干吧,堅持100天,你會發現有巨大的收獲。
就像我的晨起寫作,到目前是75篇,還不到100,已經帶給我無限的驚喜,不僅僅是價值上的,更是信念上的堅定:我要和寫作做朋友,一輩子。
給早起做個安排,叫醒你的不再是鬧鐘,而是夢想。
我的想法和方法,毫不保留,
我的經歷和經驗,和盤托出。
如果你還不曾試過,或者很想嘗試早起,那就跟著來慢慢來。
用“緊箍咒”、“雙保險”、“儀式表”,再加上100天打卡,做出改變,做出行動。
你也可以,把早起變得這么簡單。
然后,你會愛上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