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有一個好習慣。幾乎每個周末她都會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兒,帶去一些小禮物,陪陪他們。也是從她那里我知道了其實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一個結:每年的三月總有很多很多人來看望他們,可是基本上只是在三月這個學雷鋒月,盡管每個人走的時候都會說“我們還會再來”,然而,通常很少人會在其他沒有名分的時候來到這里。
有一個小男孩很喜歡摩托車??墒悄阒栏@豪锸遣粫羞@種交通工具的。而小男孩的家人又早不知去向,所以幾乎不可能會有人騎上摩托帶他去玩,他的摩托夢總也只是個夢。有一年的三月,一群人來到福利院,當中的一個大哥哥知道了小男孩的心愿,熱情地許諾改天會騎摩托車來帶他去兜風。小男孩真是高興,從哥哥走后就開始認真地期待這件事情??墒歉绺缫苍S是很忙,也許是粗心大意忘記了,一直也沒有摩托車令人興奮的馬達聲響起在福利院的門口。小男孩的智商有點問題,可是他很懂事,只是在每年的三月才會殷殷地問起那個大哥哥今年會不會騎著摩托來?
我完全不是指責那些沒有再去福利院、沒有實現承諾的人們,事實上,去過總是勝過不去,更何況在承諾的時候,我相信每個人心里一定也是涌動著萬千的柔情。只是后來興許衡量了自己的能力發覺力不從心,也可能又有了新的牽絆,或者被每天的交通煩擾著自己的夢,總之那樣的柔情就慢慢隱去了,承諾漸漸也涼了下來。說到底,那些傷痛不是八點檔的連續劇,每天定時出現賺你熱淚,常常是在一個你平時不太能碰到的地方,就算忘記,也不會怎樣。
只是,對于有著摩托夢、洋娃娃夢或是其他什么夢的孩子來說,那真是他們全天候的期待。
在福利院,這樣的故事還有。這里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缺陷。親情的連系有時候挺脆弱,年輕的父母看到出生的孩子少了手指,或是眼睛里的混濁,或是癡癡的表情,想到今后把這孩子拉扯大的艱難和遭人白眼的委屈,很容易就忽略了懷胎十月的期待和血濃于水的情感,問題就被大剌剌地拋到社會上來。還有些本來好好的孩子,完全是因為家人的照顧不周,被燙壞了臉,或是發燒沒有及時治燒壞了頭腦,同時也失去了享受家庭溫暖的權利。這些無辜的孩子被遺棄在福利院的門口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開始自己的人生。只是,這是怎樣的人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