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年輕的時候,自己沒掙錢,只是花父母的錢的時候,不懂得節(jié)約,只知道大把大把地花錢。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實,是少年不知錢滋味。
此外,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生活的富裕與否,錢的多少與否,只是一個量的關系,要想懂得節(jié)省,需要有個質的飛躍。因此,不要以為窮就一定天然地會懂得節(jié)省,這是一種誤解。32年前,父親腦溢血去世,我從插隊的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剩下孤零零的老母親一人。我好不容易謀得一個當老師的差事。從學校里拿回的第一個月的工資是42元半,我交給了媽媽。媽媽把錢放進了裝我們家金銀細軟的一個小箱子里,所謂金銀細軟不過是我們家的糧票布票之類。我看見媽媽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那是我活到27歲時才在北京掙的第一份錢,是我長這樣大才交給媽媽的第一份錢。 其實,即使到了那時我也依然并不懂得節(jié)省,只知道有了工資心里稍可舒展一些。真是這樣的,有了一個月的工資,我心里有了些底氣。這時候,我的一個同學在舊書店里看見有一套十卷本的《魯迅全集》,20元錢。他知道我喜歡,怕別人買走,便替我買下來。
20元買一套《魯迅全集》確實不貴,但以當時我家的生活水平來看,20元將近占了我一個月工資的一半,剛剛交給媽媽的工資,怎么好意思再要回將近一半的錢來買書呢?
我有些猶豫,心里卻惦記著這套《魯迅全集》。大概像所有孩子的心事都瞞不過母親一樣,媽媽看出了我的心事。她從裝錢的小箱子里拿出了20元錢遞給我,讓我去買書。她說你放心,我這兒有過日子的錢,你不用操心! 那時媽媽把42元半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沙場秋點兵一樣讓這42元半每分錢都恰到好處地派上用場,讓這個已經(jīng)破敗得千瘡百孔的家重新張起了有些生氣的風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