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自1980年以來,中國有1200多位企業家自殺。成功人士的心理健康主要受到五大心理問題的困擾,包括焦慮、孤獨、抑郁、多疑偏執、困惑迷惘。這幾大問題就如“心魔”,即使單個兒出現已足以堪憂,如果一并出現必然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乃至人格分裂。在中國歷史上,因這幾大“心魔”作怪而成為暴君的不乏其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為典型,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成功人士遭遇的困擾與壓力,也讓人們獲得啟發與教訓。
朱元璋的焦慮與多疑
朱元璋自開創大明王朝后,就飽受兩種焦慮的煎熬:一是成就焦慮,一是皇位焦慮。作為前者,朱元璋自視甚高,立志建立一個空前公平和諧的社會,以求功蓋始皇,業比堯舜;作為后者,朱元璋雖貴為帝王,卻總是憂心忡忡,生怕臣子生異心,奪取他的江山。
朱元璋登位以來,一直致力于吏制和道德重建。至洪武十年,朱元璋一直試圖以“仁政”來達此目的。但在吏制上,特別是清除貪官污吏上,朱元璋屢受挫折。由此他不再相信儒家的仁政學說,處理政事越來越隨心所欲,不講道理。此外,朱元璋的夢想是建立家天下的格局,將20多個孩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并具兵權。但他十分擔心開國功臣們會篡奪自己的江山,對他們欲盡除之而后快。由于這兩種焦慮,朱元璋不斷產生無名煩惱與恐懼,身心健康備受困擾。史書記載,朱元璋時常夜不成眠,披衣觀天象,憂心天下四方的局勢變化。久而久之,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在決策上日顯強迫性懷疑妄想,并剛愎自用。
例如,浙江府學林元亮為人寫《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
之語;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在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為世作則”之語,朱元璋竟認為“光天之下”是喻自己是禿僧,“作則”是喻自己做賊,下令將兩人處死。朱元璋對臣子的猜忌也到了神經質的地步。還如,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情報機關,使特務遍布全國,監視大臣們生活細節,以便隨時肅清他想鏟除的臣子。朱元璋還開創了廷杖,上自宰相,下至平民,均可被笞!他還借大規模屠殺建立威信和消滅敵手。這本質上都是焦慮在作怪!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