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于是你呱呱墜地,你靜默逝去。一切未靜止之前,你總是想盡方法去動。于是有喜劇,有悲劇。生命是一片喧嘩。
在不該揮霍的時光,你揮霍著錯誤與悔恨。時間似水長流,而生命卻要歸還。
怎樣經營,盈虧得失,是你自己的事。生命不過是上蒼借你一用的資本。
關于生命的思考
誰給了我生命?我的生命于我,于人,于整個自然,有著什么樣的價值呢?
我是自然的孩子。自我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我便不同于頑石,不同于沙粒;而同這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樣,有血有肉,有了生存的愿望。
正是這生存的愿望,使得我們能夠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將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延續。生命的愿望使許許多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嬌生慣養如思嘉,安靜柔弱如梅吉,在殘酷現實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都生存了下來,猶如鋼纜一般堅韌。為什么?因為縱有千百個希望破滅了,有一個希望卻永遠存在——生的希望。她就在那里,閃著光,向我們微笑。只要抓住她,跟隨她的光芒,那么等待我們的就是奇跡,我們的足跡就將化作一個個音符,譜成生命的贊歌。
我們高唱生命的贊歌。我們不僅追求生的本質,亦追求生命的美。正因為如此,即使遠在干旱貧瘠的非洲內陸,土著居民仍要用鴕鳥的羽毛來裝扮自己。或許,對美的追求,是一切生靈的本性吧!
然而美是不是生命的唯一呢?我每天上學必要穿過一條小路,春末夏初,小路兩旁的槐樹郁郁蔥蔥,構成一座優美的拱廊。然而初夏未過,我失望地發現它們的葉子竟過早地失去了應有的光澤,綠而不艷。“你們不美麗了。”我對它們說,“還有一個長長的夏天,你們怎么度過呢?失去了美麗,你們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樹木不語,只送來微風拂過的沙沙聲。終于,當烈日當頭,人們在這條林蔭小道上悠然漫步時,我明白了。烈日蒸干了葉子的水分,樹木無怨無悔,他們以自己的枝葉為人們換來一份清涼。樹木如此。我與樹木一樣,都是自然的孩子。我縱有生的渴望,美的追求,然而如果能用我的幸福,乃至我的生命,換來他人的幸福,換來大自然的幸福,我難道不應像那些樹木一樣無怨無悔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