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無花,卻常綠于春夏秋冬;竹有節,節節為空,持空心看塵世間煙云瓊夢,繁花驚滟,無求自是品高,大有我自獨笑蒼風中的清骨氣節。植根于或貧瘠或肥沃的山川曠野,不媚不妖,滿目蒼翠坦然的頂立于天地之間。
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山風穿林,那淙淙瀅瀅的絲竹之鳴,如天籟之音、古箏繞風,聞之莫不使人耳清心潔,有竹居之靜雅,月影疏斜瀟湘竹,清燈秋煙階苔蘚,香消玉斷誰來伴?
幽院落花荻秋冷,這樣幽靜的夜,臨窗的女子迎風而立,輕啟紅唇將一管竹笛吹得如癡如醉。庭院花自紛落,唯有窗前的竹在月影下輕拂相思。
清韻浮掠,暗自消魂。也可林間月下一壺酒,邀三兩高朋摯友琴瑟和鳴,推杯把盞,談古論今,筆墨紙硯彈指間詩詞會萃,江山云月描于丹青。雖是竹扉陋室,卻也唯吾得馨。人生如此,豈不妙哉!
也有詩云:"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走在路上,清脆的竹杖聲合拍敲擊著青山渭水,斑斕的故事快意江湖,放歌天涯回音激蕩,臉上的汗水,腳下的山麓,都如眾山小般空闊透天。
獨釣寒山雪,使人無由的想起閑云野鶴般的老者,披蓑衣持冷桿,在滿山遍野萬徑人蹤滅的冰川江河里無勾垂釣,任平生煙雨散去。仁者樂于山,智者樂于水。吾獨樂于竹的從容淡定,傲不爭春,喜其如草的空懷境界。
《竹是草的最高境界》是在網上看過的文章:
我想竹之所以是竹,最主要是因為它有一顆竹的心。常常有人會說生活過得好壞決定于一個人的心態!我覺得這樣一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太多的時候,確實是心態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