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經常告訴我們這樣一句話:“穩著不少打糧食”。意思是說:遇事要沉著沉穩,不慌張;做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慢慢來;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人或事,要壓住心中的火。我想也就是要沉得住氣。如今,已過而立之年,仔細品味父母這句話,更覺得這句話對一個人成長,做人做事,品質修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社會、經濟轉型的時代,人心浮躁,急于求成,人在流浪,心在漂泊,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軀體在那里,靈魂早已出殼,缺乏耐心和恒心,看似忙忙碌碌,到頭來卻一事無成。事實上,一個人只有沉得住氣,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沉穩沉著,并逐漸內化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才能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邁向成功;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保持內心的平衡和穩定,保持氣度上的從容淡定,寧靜致遠。
沉得住氣,就要克服內心的浮躁。上善若水,內心從容淡定,鎖定目標,減少欲望。欲望就象監獄,牢牢地監閉了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一輩子都在坐牢。
沉得住氣,就要始終如一,執著,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能是黑瞎子掰棒子,到頭來還是最初的那一個。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堅持就是一種優秀的素質。透過歷史的天空,我們仿佛看到這樣一個身影:漫漫黃沙,長河落日,大漠孤煙,唐僧玄臧在最后一袋飲用水用完后,在最后一名隨從開了小差后,他沒有回頭,他暗暗立下誓言:不取回來經決不踏回大唐國土一步。他的堅持與執著的精神之光穿越千年的時空仍然在激勵著后人。
沉得住氣,就要耐得住寂寞。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無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尤其是做教育,更要耐得住寂寞。杭州三中張翠微校長說:板凳要坐十年冷,教育要看十年功。要想做成一點事,沒有點定力是不行的。如今我們的身邊太多的誘惑,有的人不勞而獲了,有的人職稱比我先評上了,有的人調動工作了,有的人高升了,我卻原地不動,好事與我沒份,于是乎心灰了,意冷了,不給領導干了。事實上是不給自己干了,只有耐得住寂寞,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才能最終有所有成就。也許你還不會開車,也不會炒股,也不會打麻將,也不會游泳,也不會在公共場合滔滔不絕地演講,但是你專注自己的事業,把精力轉向你擅長的事情上,這樣劣勢就轉化成了優勢,你的“不會”,恰恰成了你專注的條件。慢慢地你的優勢也就突出了,失之東榆,收之桑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