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三個自我就是,超我、本我、自我.這是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進行分析時所提出的概念。今天看到此文了,覺得確實非常令人費解,但經仔細琢磨,覺得有道理,它對人的思維、行事會有一定的幫助的。所以,想推薦給朋友們,我也愿意和朋友們一起分析、學習、進步。
超我:代表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層領導,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永遠鞭策自己,給自己下各種命令,嚴格要求自己去一一實現。但也有因為能力所限,而有做不到的時候,這時就會產生退縮心理,釋放壓力心理,就會出現本我。
本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沸騰著本能和欲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泄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
自我:處于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任何能成為意識的東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許還有仍處于無意識狀態的東西。
對于本我和自我的關系,弗洛伊德有這樣一個精辟比喻: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方向。自我要駕御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過去在哪里,自我即應在哪里。”自我又像一個受氣包,處在“三個暴君”的夾縫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調節三者之間相互沖突的要求。
弗洛伊德認為,三者吵架的時候,人有時會懷疑“這一個我是不是我”?或者內心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做得?做不得?”或者內心因為欲望和道德的沖突而痛苦不堪?或者為自己某個突出其來的丑惡念頭而惶恐?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得久了,或者沖突得比較嚴重,就會導致神經癥的產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