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充滿遺憾,也許,沒有遺憾,就不可能成為歷史。“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一句,就是歷史充滿遺憾的最佳注釋。
人生也總是充滿遺憾,也許,沒有遺憾就不是人生。人經常犯同樣的錯誤。人生與歷史的共同點:都是單程的,只能往前,不能往后。
人生是一個永遠也不能封口的句號,任何人的人生都是留有無盡的遺憾的,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偉人!
有時,偉人的句號中不能封口的地方更長,因為偉人的句號要比普通人大一些!一個人的業績越大,往往遺憾就越大,偉人尤其如此!
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其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獻給了《資治通鑒》,“臣研精極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司馬光《進通鑒表》)。自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歷時十九年。如果從司馬光立意著述算起,則有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
司馬光在《進通鑒表》中說:“臣今骸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
可見,《資治通鑒》凝聚了司馬光畢生的心血。但《資治通鑒》在1086年十月,才將定本交杭州雕版。可惜的是,此前的一個月,司馬光已溘然長逝,沒有親眼見到《資治通鑒》的刊行,這實在是極大的遺憾呀!
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是遺憾,“后不見來者”也是遺憾。孔子的“丘不與也”,也是遺憾!李白的“我輩豈是蓬蒿人”,也是遺憾!
“阿Q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卻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并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
“阿Q正羞愧自己畫得不圓,那人卻不計較,早已掣了紙筆去,許多人又將他第二次抓進柵欄門。他第二次進了柵欄,倒也并不十分懊惱。他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有時要在紙上畫圓圈的,惟有圈而不圓,卻是他“行狀”上的一個污點。但不多時也就釋然了,他想: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于是他睡著了。”
阿Q的句號,雖然封口了,但不圓,像瓜子一樣。阿Q滿是遺憾。其他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充滿遺憾的一生!也許,有著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就是滿懷著遺憾并在不斷增添的新的遺憾中回味或感慨著走完自己的一生!
人生滿是遺憾,遺憾充滿人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