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多歲,最迷茫最糾結莫過于自己是要老老實實過穩定的小日子呢,還是勇敢一點離開家去看世界?
我要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22年前,日本有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他從高一開始就有一個騎行夢,但迫于生活的壓力,他還是和其他絕大多數的同齡人一樣,讀書工作,過著三點一線的平凡生活。
當他工作了4年以后,突然有一天發現“行走世界“的夢脹得不行了,要是再不去走,恐怕就沒有時間沒有勇氣走了,如果不去實現它,也許就會在未來加班的時候、醉酒的時候、孤獨無助的時候,格外想起這件憾事,會反復折磨他,他不想他以后的人生要這樣度過,于是他勇敢的辭職了,開始追尋他的”詩與遠方”。
卡爾維諾說文學和生活的“輕”,就是大悲可以輕笑的超脫。
這個年輕人就把自己活成了這樣,窮困潦倒的時候,他總結如何在歐洲冰河里洗澡;死里逃生的時候,他感謝南美強匪劫財不劫色的職業道德;病入膏肓的時候,他取笑自己猜錯非洲醫院中唯一冰箱里放的不是藥品而是可樂。他騎著自行車買菜做飯,叫化子一樣滿世界溜達。
不是每個人都能這么拽的。
做一個堅韌勇猛的自行車騎士,跨7年半時間,行9.5萬公里,用兩個輪子丈量出了一個傳奇偶像的人生。
這個人叫石田裕輔,我是在看到他第一本旅行游記《不去會死》的時候,知道了他。
我們普通人看石田裕輔的經歷,聽他講旅行過程中的驚心動魄,可能會由衷的贊嘆“哇塞,好酷啊”,可能會對比自己眼下平凡庸碌的現實生活后,也羨慕向往這樣自由自在的“詩與遠方”。
我覺得這種感覺沒有什么錯。
你在羨慕別人,別人也在羨慕你。
工地上啃著饅頭的小工若是能看著你可以衣著整潔談吐有致的樣子,也許會不禁感慨自己沒有機會像你這樣讀那么多書;整日忙碌于家庭瑣事和帶孩子的主婦看到你年輕的身姿,也許也會為自己青春的流逝而深覺惋惜……
所以我從來不說你別去羨慕別人的人生。
你需要去羨慕,你還需要更深入的羨慕,比如你也想做石田裕輔那樣的自行車騎士,那你就試著去體驗一下這種生活,不需要那么久,幾天足矣。
你就會發現真的要特別有種的人才能做得到,每一步要走的遠方,都需要充分理解當下的現實,這個過程是乏味的倦怠的狼狽的,甚至是極度危險的。
這個過程既有“詩與遠方”,也有“眼下茍且”。
大概會到這個階段,你才能領悟到“看山還是山”的至高境界,是擁抱眼下的平凡生活,還是去追求牛逼的“詩與遠方”,這不是兩條對立不能并行的路。不是你選了這條路,就會永遠錯過另外一條,人生不是一條直通通的康莊大道,它遠比你想象的要豐富得多。
02
理想和現實到底要怎么選?
我很感謝電影《七月與安生》,因為它和當年我看的原著結局完全不一樣,編劇和導演讓我看一看如果兩個主人公做出了其他選擇,人生又會有什么不同?
原著里七月一直過著現世安穩的生活,而安生則在漂泊中寂滅。
電影里是這樣改編的:一直過著平淡安穩生活的七月,終于在家明逃婚后,有了借口離開家鄉,去體驗她一直想體驗的安生的生活,卻在難產中大出血去世。放肆不羈的安生在七月去世以后,沉穩下來獨自撫養好友的孩子長大,并用七月的筆名寫下了《七月與安生》發表在網絡上。
你很難說哪一種人生會更好一些,是彎腰撿六便士而錯過天上的美月更好,還是盡情欣賞一彎明月而不在意俗世凡塵更好,因為真的各有各的好。
你不用全信那些說年輕人就該出去見世面的人說的話寫的文章,因為沒有人知道什么才叫“正確”的活法。
你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活法,無論你是想要拼搏奮斗,背井離鄉也好,還是想要安逸平淡的生活,與父母多團聚也好,甚至只是想宅在家里也好……
都沒有什么錯,你只需要堅定你自己的活法對于你來說,是最好的活法,僅此而已。
撿了六便士就好好的享受現實給予你的安全感,不要一邊撿了六便士一邊又滿腹牢騷的說月亮才是你的心中所愛。
這種狀態既沒充分享受到六便士給你的歡愉,也因錯過欣賞月亮而耿耿于懷,你說這不是蠢是什么。
正如我崇拜的女神艾掌門所說:“選A也是對的,選B也是對的,只有糾結是不對的。”
年輕人的勇氣,并不體現在如何選擇。
做出選擇這種事,幾兩酒入喉,血氣翻涌沸騰,誰都可以做出一些看似很“勇敢”的決定,但那只是腎上腺素引起的化學反應而已,算不得什么。
真正的勇氣有兩種,一種是直面內心,不斷探索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生活。
你可以一直折騰,你覺得不去這個地方你就會難過死,那就去;你覺得你不追這個人你就會難過死,那就追。直面內心的欲望,哪怕與世俗悖逆,也仍然承認并勇敢去體驗。
我總聽到有人說后悔,后悔選了這個老公,后悔選了這份職業,絮絮叨叨自己“要是當初可以選××就好了,要是當初可以聽父母的話就好了”,你信不信,這種人重新再活一次,一樣會后悔,因為他們從來不敢直面自己的人生,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
而另一種勇氣,就是將內心的欲求貫徹到底。
我知道我喜歡什么,我知道我做的是對的,我不會猶疑,不會恐懼,縱然所有人都不理解我這么做背后的意義,我也不會管。
我會說出游戲《旺達與巨像》里旺達那句只有5個字,卻充滿洪荒之力的臺詞:我早有覺悟。
03
有讀者知道我以寫作為生,羨慕我每天只需要寫寫文章就能很好的活著。
那你可能不知道,你和男朋友開開心心的在外面看電影約會的時候,我可能正在準備第二天的選題和素材;你早已進入夢鄉,我可能還趴在書桌前等著追熱點;你每個月按時按量的完成工作,老板就會給你發工資,我做得不比你少,卻要自負盈虧,沒廣告就沒收入,這是一件每日都會困擾我的事……
行走會有跋涉之累,高飛會有墜落之憂,人生往往不能兩全,你凡所艷羨者,均有不測之苦。
有讀者問我是選擇呆在老家,還是去北上廣深闖?
有的人最大的煩惱不是迷茫,而是依賴感太強,總想要有人來告訴你一個正確選項,可是我今天必須要給你澆一盆冷水,這個人并不存在,也沒有這樣一個正確選項。
總有一天,你會知道這個不是真相的真相:并不存在一條本身就是“正確”的路,是走上這條路后,你的所作所為讓你的選擇變得正確或者是錯誤。
你說,你要怎么活,是不是一道送分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