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第二年,我突然想放棄了,這個想法就像伊甸園的蘋果,不斷誘惑我,刺激我,左右著我的情緒。但是到了現在,逐漸淡了,我想我會繼續堅持下去,拿到博士學位。
得益于發達的網絡媒體,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充滿誘惑,看到以前的同學往返于國內外,周末出去游山玩水,喝酒唱歌;看到他們開始談婚論嫁,忙著結婚、領證、各種寫真,恩愛幸福;再看看自己,苦逼地坐在實驗室,一個月1千多元補助,讀個博士要5~6年,怎么想怎么不劃算。
于是著急了,也想每月拿個七八千上萬的工資,也想周末可以出去花天酒地,也想找個妹子把證領了,然后閉門造人。
尤其是發現坐在實驗室看論文,一遍兩遍三遍看不懂,經常被老板批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時候,更加郁悶。數次想說,我不讀了,直接卷鋪蓋出去賺錢去了。
可是仔細想一想,讀博真的沒用么,把你扔到公司里去,你就能保證比待在實驗室更好,你一定會活得更開心?
跟師兄們比成就?比不過,人家發了多少paper,我看懂了多少paper,這沒法比;跟工作的同學比拿的錢多?人家每月還要交稅,我這都不夠交稅資格,這么比有啥意義呢。從小的教育只告訴我要跟人家比,人的憤怒往往是出于對自己無能的不滿,這話說得真不錯。
對自己現在做的事沒啥興趣,這其實是一個常態,大部分人都這樣,不同的是態度。你愿意為手邊的事花多少心思,決定了你的收獲能有多大,隨便搞搞是一天,認真鉆研也是一天。時間都是一樣的流逝,不同的是,你成長了多少?
大部分的年輕人其實都會焦慮,大學畢業想找個年薪十萬的工作,哪個公司錢多就跳槽去哪里,然后趕緊買套房子,討個老婆,一切要趕在30歲以前,然后等四五十歲后,換個輕松的工作,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真的要這么急么,直接從現在跳到60歲,兒孫滿堂,光榮退休好不好?
人生是一條單行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走法,關鍵是你看到了沿途的風景么?你又拿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人生呢?假如賺夠了500萬,你準備做什么?做你喜歡的事,還是買套房子接著上班?
大部分的人都不開心,工作的在想,要是當初我讀研了,那肯定收入比現在高了吧;讀研的在想,要是我早點工作,說不定現在已經是XXX經理了。
又是一個圍城。王朔看得真透:“什么成功,不就是賺了點錢,被一幫孫子知道了么!”就算錢真的變多了,是不是要變為奢侈品,易耗品,房屋租主權,或者小三的月錢?滿足了物質的欲望后,卻滿足不了自己內心的需求,于是繼續空虛不滿,周而復始……
真正的富有,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不攀比,不張望,專注于自己,用心鉆研,用心生活。
人生有著多種選擇,選擇這條路,行!選擇那條路,也行!最怕的是,你走著現在的路,還想著另一條路,時刻想著該不該跳過去,多少時間就在這蹉跎中錯過了……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