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通過對現當代文學課程課前演講情況的調查,總結出在文學課上通過課前演講環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的觀點。下面勵志人生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適合三分鐘演講的故事,大家快來看看吧!
故事一: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有一個英國姑娘叫鄧嘉思,她父親欠了某商人一筆巨債,無力償還。根據當時法律,欠債到期不還就要坐牢。那商人一心想得到漂亮的鄧嘉思,就提出用摸彩的方法來解決債務問題:姑娘如果在口袋中摸到了黑石子,就嫁給他;摸到了白石子呢,債務則一筆勾銷。鄧嘉思發覺,狡猾的商人放進口袋的兩顆石子,竟都是黑色的。這就意味著,不管摸到哪一顆石子,她都得嫁給商人!而對于這個心懷不軌的商人,她只有滿腔的厭惡。如果戳穿他的把戲,債務問題就難以解決,父親還得去坐牢。
怎么辦呢?她呆望著眼前的河流,急中生智,伸手從口袋里摸了一顆石子,一揚手就拋到了河里。商人目瞪口呆,姑娘微微一笑:“尊敬的先生,我只是想搞一個有趣的游戲。”因商人口袋里剩下的是黑石子,結果只能判明姑娘扔掉的是白石子。商人有口難辯,只好認輸。鄧嘉思大獲全勝,同父親欣欣然回家了。
面對棘手的難題,鄧嘉思沒有只思考“怎么辦”;而是積極應對,轉入“如何辦才好”的思考。她把所思問題從“要取什么石子”,巧妙轉換成了“可留下什么石子”。這一轉換,奸商的小聰明反而使鄧嘉思抓住了反敗為勝的良機,最終獲贏。
故事二: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什么是正能量呢?讓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吧!先說大家都熟悉的吧!“學雷鋒”活動學校提倡的,是社會提倡的,當然也是我們所應該參與的,何為雷鋒精神呢?雷鋒精神就是:幫助老人掃掃地、做做飯;見到老人摔倒要扶起;坐車時主動給孕婦或老人、小孩讓座……等等司空見慣的事,雖然它很渺小卻需要我們去做、去參與。
當然,正能量也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等一些好習慣、好政策。
先說說愛國吧!鄧稼先到死都還在為我國的核武器發展做貢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撼動人心的詩出自誰口,相信大家都知道,沒錯,就是文天祥。是什么使陸游臨死前告誡兒子:“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錯,是愛國。愛國使鄧稼先工作到死,愛國使文天祥留取丹心,愛國使陸游到死不忘告誡兒子愛國。
談完愛國,就聊聊敬業吧。如果你去北京天安門游玩,你一定可以看到一個老奶奶在撿垃圾,后來有一位好心人贈給她一個鉗子和大塑料袋,所以就用鉗子了。那里的交警幾乎都認識她并稱她為“劉奶奶”。她為啥要那么辛苦呢?她本可以偷懶的,可是她沒有。她為啥不呢?就是為了保證環境干凈。還有一位關愛學生、愛崗敬業的老師。她就是鄧麗莉老師。在平時,她認認真真的給學生上課,誠誠懇懇的為學生解答,兢兢業業的為學生服務。如果我說她敬業,且只說這一些。你們肯定會說“切”。那我就讓你們“切”不起來。那天晚上放學,一輛轎車失控猛的撞向她的學生,她下意識的把學生推開,可她自己卻造成腿癱瘓,但她卻認為這是她份內的事。沒錯,這確實是她份內的事,可是為啥引起社會關注、舉國驚訝、新聞熱播呢?因為現在有多少人會如此敬業到以至于不顧生命安全嗎?回答是:寥寥無幾。可見敬業是應該弘揚和提倡的正能量之一,難道不是嗎?
讓我們攜起友誼之花、愛國之情、敬業之心等弘揚正能量。讓我們的國家更繁榮、社會更穩定、生活更美好!
故事三:貓的報恩
森林深處有一間小木屋,里面住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小木屋顯得獨一無二,因為孤身一人的老爺爺,經營著森林里唯一的水果鋪。和藹善良讓老爺爺的生意不錯,森林里的小動物都喜歡光顧他的小店,也喜歡和老爺爺一起曬曬太陽,聊聊天。它們給老爺爺帶來的森林里種種有趣的事情,常常把老爺爺逗笑得胡子都飛了起來,生活再也不會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孤零零。
當然,偶爾也有可憐的小貓、小鹿們來討白食。這個時候,老爺爺總是會慷慨地準備很多豐盛的食物招待它們。它們從來不用擔心在老爺爺這里會招白眼、受冷落。漸漸地,老爺爺的小木屋成了森林里的愛心小屋。
在這些討白食的小動物中,有一只白色的小流浪貓已經來這里“作客”了整整一年了。它和老爺爺相依為命,相處得像父女一樣,老爺爺悉心照料著小流浪貓,白天逗它玩,晚上哄它睡,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比蜜還甜。直到小白貓找到自己的“黑貓王子”,老爺爺才依依不舍地把它嫁了出去。
有道是,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天凌晨,天色未開,森林里小生靈們都還沉浸在美好的夢鄉中。老爺爺的小木屋突然起火了,火勢蔓延得很快,轉眼間變成了熊熊大火,嗶嗶啪啪的聲音傳出很遠很遠,小木屋隨時有可能會坍塌下來了。但更可怕的是,老爺爺年紀大了,耳朵重了,竟然一點兒也沒覺察到,仍在沉沉酣睡中……眼看一場悲劇就要發生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那只小流浪貓這時不知從哪里竄出來,火光映照出它肥大笨重的肚子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