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我的書《30歲前的每一天》里面,放在第一章第一篇的是類似“尋找你的夢想”,于是書出版之后,這半年有不少人來問我說“我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怎么辦?”
我覺得,有些問題比較具體就很容易回答,但是這么抽象的問題,真的很難回答,這要涉及到你的興趣特長職業規劃,你的內在驅動力,等等等等。這個太個性化了,實在難以回答。
中秋節節前去看了《士兵突擊》。
看紅樓我很少看后四十回,源于我性格就是很阿Q,能有逃避現實的機會我絕不放過(現實已經那么可怕,沒道理看書看劇還要看陰暗面),或者說是寶玉的性格,“只喜常聚不喜散”。所以雖然《士兵突擊》我看過很多很多遍,但最喜歡看的橋段永遠是333個腹部繞杠,老A初選大賽,老A的畢業考試等等高潮段落。不愛看的當然就是紅三連五班和許三多獨守軍營那些低潮。
但這次我打算從頭慢慢看,尤其是紅三連五班那一段。
許三多剛開始當兵,他不知道兵應該怎么當,而且他知道自己資質愚鈍,是高連長所說的“騾子”而不是“馬”。也就當然的,被分配到紅三連五班,鳥不拉屎的地方,整天和稀泥的上司,一群混日子的戰友。
正如那些問我“沒有夢想怎么辦”的小伙伴們,初入職場,周圍人也都渾渾噩噩,薪水吃不飽也餓不死(真快餓死了估計反而會有動力),自認為也不是天賦異稟的人,前途簡直一片渺茫。
許三多同學不知道可以干嘛。 當然他可以學打牌,但他覺得“沒意義”。所以他每天去踢正步,然后又找到“修路”這件事。而由此,他得到機會進入團長的視野,并由此開啟他生活中的另一段路程。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是公務員,薪水并不高,工作也不能算清閑,但總有一種無聊感,因為不是在業務部門,所以也無法在專業技能上磨礪。 那個時候有一項工作,就是把領導手寫的稿件在電腦上打出來,然后校對。打字間是一個遠離辦公區域的小黑屋,我就玩自己跟自己競賽,自己計算半個小時可以打多少字,用最快速度做完工作,然后再獎勵自己打會兒游戲。
還是覺得很無聊,于是在開會的時候背單詞。其實做公務員并不需要英語技能,但總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同事們也打牌,午睡,閑扯,看各種報紙新聞。我也隱隱有點像許三多那樣覺得“沒意義”,于是晚上再去讀夜校,學的也是跟工作毫不相干的專業。
學英語,讀夜校,看了不少書,并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若問我那個時候夢想是什么,我也只能回答“希望過得跟大多數人不同一些,希望有更多自由支配的金錢和時間”,不會像現在這般,對未來的道路看得比較清晰。
直到工作了三四年后,才下決心要去讀MBA,回首發現,學英語,讀夜校,看那些亂七八糟的經管書籍,居然都沒有白浪費時間。就像許三多,恐怕在鋼七連體能出眾,跟他在五班每天挖石頭修路也有點關系吧。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許三多的戰友李夢,李夢有一個明確的夢想“200萬字的偉大小說”。李夢同學有能力(要不然后來也不會去做宣傳干事),有夢想,也有條件(大把大把時間),但是,李夢同學從來沒有寫完過200字。
一條路,是由一塊一塊石頭砌成的,一部200萬字的小說,是由一萬個200字組成的。一個真正的夢想,是由每天做一點來達成的。
所以若真要問我,“怎么找到自己夢想?”我還是沒辦法回答,這要你自己找,我是一個外人,空口說白話,既不享受好處,也不承擔責任。但是如果你問說“暫時找不到夢想怎么辦?”,那我建議你學學許三多同學,找一件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每天堅持干下去??磿埠?,學英語也罷,哪怕每天只是把手上簡單的工作干得漂漂亮亮,都可以,只要每天堅持著做下去,我猜你會發現,這一切都不會是白費功夫的。
補充一個小故事,早上我在微博上說“對付心理低潮,我覺得我的阿Q精神大放異彩。就是找一個比自己還慘的倒霉蛋, 看發燒門診的時候順便去燙傷科轉一圈。 腳骨折的時候就路過下癌癥病房。世界上總有很多個比你還慘的人,這樣想我心情指數瞬間飆升!”
然后有個長投的院生“空”來跟我說,腫么辦?我覺得周圍的人都比我厲害?!她是學畫畫的,數學基本上是零基礎,初級課買了2次才學完。
我跟她說,不怕不怕,你比畫畫的人懂投資,你比投資的人懂畫畫。 (這個安慰很阿Q吧?)
然后,然后,我們兩靈機一動,想說,干嘛不把這兩種東西結合起來,這樣就變成她的優勢了?!其實她之前已經這么做了 。
在這之前,她也并沒有找到明確的方向,只是決定給自己定一個戰隼所倡導的100天計劃,在這短短的100天做一點事而已。
如果沒有夢想,就請用100天做點你認為有意義的事吧。減肥也好,學化妝也好,畫畫也好,哪怕每天看10頁書也好,總之,正如我常說的 Just do it !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