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jīng)歷坎坷泥濘的艱難,哪能知道陽光大道的可貴;未經(jīng)歷風雪交加的黑夜,哪能體會風和日麗的可愛;未經(jīng)歷挫折和磨難的考驗,怎能體會到勝利和成功的喜悅。以下是勵志人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成功來自于奮斗的事例,歡迎閱讀!
成功來自于奮斗的事例1:
1999年,我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去往一個陌生的城市念大學(xué),一個不值得夸耀的民辦大學(xué),沒有通知書,沒有謝師宴,有的只是火車24小時的顛簸、內(nèi)心的狂躁不安和對未來模糊的想象。
大學(xué)畢業(yè)后,如我一般的就業(yè)生,像是非洲奔騰的角馬一樣一起奔向就業(yè)市場。
我也像他們一樣把簡歷包裝得像是企業(yè)的投標書,精致華美,恨不得把小學(xué)得獎都搬出來,可是我們的簡歷在被草草看過或者還沒看過便按市場價一元每市斤賣給了收廢站。
奮斗是一個人的私事這樣的求職生涯曾嚴重打擊了我的自信心,如果沒有上學(xué),也許內(nèi)心會平衡一點,至少不會感覺這么憋屈。
我和同寢室的張偉都找不到工作,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城中村中,這樣的日子過得久了,就像與世隔絕一般。實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我們一起承包了一輛小三輪車,給三輪車做了一番改造,加了頂棚,掛了彩簾,擺上小商品,開始了我們的小本經(jīng)營之路。
上午我來,下午張偉來。這樣的歲月過了1個月零3天,賺了500元錢,我們平分。為了不給對方分做250,我們花50元吃了頓海鮮大排檔。然后,收拾好我們的行裝,張偉對我說:“我準備去南方闖闖,也許會有機會。”我對他說:“一、違法的事兒咱不干。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南方的水土需要適應(yīng)。三、無論好與壞,我們要經(jīng)常聯(lián)系。”他嘿嘿笑著,反問我:“你有什么打算?”我說:“回家吧,假如這個城市不需要我這樣的人。我又何必厚著臉皮留在這里。”
張偉真的去了南方,我卻沒有離開這個城市。
我固執(zhí)地要征服這個城市,做過書店的理貨員,就是書來了后就要把它們從樓下扛到樓上,然后按書籍的種類、價碼做好分類。書店人手不夠時,我還客串一把售貨員。平時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您需要什么書?我來幫您找。”
書店的工作繁忙而辛苦,但老板不在的時候,可以有時間閱讀。假如說兩個月的書店生涯讓我有所收益的話,也只有在早晨人不多的時候,手捧一本余華的《活著》,反復(fù)地讀他在前言里寫的:“活著不是為了別的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生命本身可以承載千鈞一發(fā)的力量。”
我不太清楚這話是勵志還是消極,但卻有自己獨到的體會。生命力如蟑螂小強的我,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口飯吃。廣東人愛講的一句話就是挑食,我要挑自己的食。
之后,我又做過零零碎碎的好幾個工作。每日披星戴月地回家倒頭就睡,起來就去擠公車,下了公交跑著去早點攤買一份早點氣都不喘地上樓。這樣的日子過了大概有兩年多。
在《喜劇之王》中,周星馳一個人在海邊大喊:奮斗!努力!……每當我看到這個片段,就感覺一陣心酸,小人物的奮斗,都差不多,能夠照亮我們的,就是那如螢光般若隱若現(xiàn)的夢想。
終于有一個機會,一個行業(yè)中的精英介紹我去他的公司,這樣,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晚上要參加學(xué)習(xí)班,白天在公司里做活,老板那時最常說的話就是:活做得太不像話。這樣的日子隨著老板的責罵變得越來越少,我的薪水也慢慢漲了起來,直到后來老板對我說:“嗯,你這個孩子,比較聰明好學(xué)。”
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兩年,在設(shè)計的圈子里,終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次和引薦我的行業(yè)精英聚到一起吃飯,他喝得像個煮熟了的螃蟹,湊過來對我說:“知道我當時為什么推薦你一個沒有經(jīng)驗的人去那個公司嗎?”我茫然地說:“不知道啊。”他說:“因為你小子身上有一股韌勁。”我說:“因為有個螢火蟲一直在我前面,不停地閃啊閃,指引著我向前奔跑。”他問:“什么?”我說:“沒什么啦。”他不停地追問,我最后說:“這個螢火蟲叫做夢想。”他嘿嘿地笑著回道:“矯情!”
他是表面上大大咧咧但是凡事看在眼里的人,他說出矯情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他眼里閃爍過的一絲光芒,我知道他懂,只是他不說。
之后的歲月應(yīng)該講是順風順水,就這樣,一切似乎是命運的安排,也或者是內(nèi)心的心潮暗涌早已不再那么熾烈濃郁。甚至,我還與之前一起拉三輪的張偉見了面。他風塵仆仆地從南方趕來,已經(jīng)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區(qū)域經(jīng)理。
我和張偉還有女友小坐,張偉舉杯,說:“為三輪車干杯。”我回:“為兩個本應(yīng)該250的人干杯。”他又回:“為了海鮮大排檔干杯。”我回:“為兩個螢火蟲干杯。”……這頓酒喝到最后,兩人竟然不約而同地閃出淚花。
他問我:“你當時為什么選擇留在這個城市,你不是選擇回家嗎?”我笑著說:“當時我想,我要征服這座城市。”他斜著眼睛瞅我一眼調(diào)侃:“這么大志向?!”我接著說:“后來才知道,我是要融入這個城市,去貼近他,去感受它,去與它融為一體。”他說其實他也是。
回家的路上,我對女友說:“其實奮斗,是一個人的私事。你看看街上的任何人,都是在奮斗啊,他們雖然不講出來,但是你能感覺到,當人懷揣夢想的時候,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幸福的。等我老去的那一刻,有數(shù)不盡的時間來給你講我的奮斗史,我親愛的小傻瓜。”
成功來自于奮斗的事例2:
20世紀80年代初,高中畢業(yè)的潘慰,隨父母一道去了香港。才安頓不久,潘慰就到人才市場求職。但她很快發(fā)現(xiàn),沒有學(xué)歷的她到處碰壁,她甚至還記得一個小公司招聘人員的冷言冷語:“抱歉,沒有大學(xué)文憑,我們不能錄用。”那一刻,潘慰的心如置冰窖。但她不甘心就這樣失敗,為了打破窘境,潘慰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在家人的幫助下,她開始投資食品貿(mào)易。
你的每一步都是整個明天憑著良好的信譽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潘慰的事業(yè)越做越大,她把中國南北方的食品在自己的工廠進行篩選和重新包裝,然后賣到國外。就在很多人對她的成功欽慕不已時,潘慰卻有自己的想法:生意雖然做大了,但欠款的人也多了。不少賬都成了死賬、壞賬,市場風險太大。如果能找到一個放賬容易回收,每天有大量的現(xiàn)金流的生意,那不就能讓自己的事業(yè)有新的開始了嗎?
機會終于來了,香港商界決定組成一個考察團,潘慰很快報了名。考察團先后去了德國、意大利、日本等許多國家找項目,經(jīng)過冷靜的分析,潘慰心里的構(gòu)想慢慢成形,那就是將日本的味千拉面引入中國。
潘慰深知機遇的重要性,為了拿到味千拉面的中國代理權(quán),潘慰帶著她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親自到九州島請來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長,并帶他來深圳看她的工廠,甚至帶他去大山里看她們采購的柿餅。她的誠意最終打動了崇光社長:“我教你怎么做,我對你很有信心!”在掌握味千拉面的核心技術(shù)后,潘慰的第一家味千拉面在香港開業(yè),當月即實現(xiàn)了贏利。
但沒過多久,味千拉面在內(nèi)地擴張的過程中,因為只是將香港的西餐經(jīng)營模式照搬過來,顧客們并不買賬,生意冷清,每天都是入不敷出。怎么辦?是退出內(nèi)地市場還是尋求突破?潘慰和她的伙伴們?yōu)榇舜髠X筋。
一天,潘慰剛吃完中餐,父母便來電話,說在西餐廳等她吃飯。潘慰只得前往,趕到西餐廳時,父母還不來。閑著無聊,潘慰便開始仔細尋思中西餐廳的利弊,想著想著,潘慰的眼睛頓時一亮,就這么辦!
潘慰給母親掛了個電話,便匆匆趕到公司,緊急召開員工大會,在會上,潘慰提出了具有內(nèi)涵的快餐拉面的想法:打造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傳統(tǒng)餐飲之間的“快速休閑餐廳”。
90年代中期,快速休閑餐廳連鎖這一模式,在國內(nèi)還是首創(chuàng),不少員工對此顧慮重重,但潘慰有自己的主見:“我發(fā)現(xiàn)有品位的西式快餐基本都沒有點單等餐桌服務(wù),我認為應(yīng)該讓顧客享受到這種服務(wù)。”
由于味千拉面巧妙地結(jié)合了中餐的口味、營養(yǎng)和西餐的快速,快速休閑餐廳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了顧客的青睞。短短半年,味千拉面就實現(xiàn)了贏利100萬的目標。20xx年,味千拉面迎來了它的春天:全國共開設(shè)了167家分店,潘慰創(chuàng)辦的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陸香港聯(lián)交所,在制造90億創(chuàng)富神話的同時,也打破內(nèi)地連鎖餐飲企業(yè)從未在境外上市的局面。此后的三年,味千拉面一直締造著它的飲食神話,使潘慰兩次蟬聯(lián)“胡潤餐飲富豪榜”榜首,而潘慰的多品牌餐飲經(jīng)營平臺也在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著。
從一個在職場中處處碰壁的高中生到擁有一家市值達到90億元的企業(yè),個人財富近50億元的成功企業(yè)家,潘慰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正如潘慰所說的那樣:“種什么樣的樹,就結(jié)什么樣的果。我從來都認為成功的路上沒有偶然,只有踏踏實實地走,并且不斷創(chuàng)新,人生的每一步才是一個個光輝的明天。”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