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卡耐基說:“我們常常說我們做不到,那是因為我們只是接觸到一般的人,而一般的人都以他們眼下的成就為榮。”
半導體之父、臺灣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張忠謀,認同“以成就為目標,以服務為樂趣”的價值觀,而且認為必須終身學習、充實科技常識、語言能力,成為跨領域的通才,才能面對21世紀的挑戰。
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社會里,有效而快速地學習對于一個人的成功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學得最好的同時還要學得最快,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20xx年7月13日,年僅23歲的劉翔在世界杯田徑錦標賽男子11O米欄比賽中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了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保持了20xx年之久的世界紀錄,獲得了金牌,成為了世界“欄王”的接班人。劉翔憑借什么能夠登上世界110米跨欄的巔峰呢?憑借什么一夜之間名揚天下呢?
這要從他的訓練說起。他的教練把歷屆冠軍奪冠的過程都錄了下來,然后分成若干的行為組,再把每組分解為單個的細節動作,比如,前腳落地的角度。這樣,復雜的過程就變成了簡單的動作,然后就可以逐一練習突破了。
不僅是體育,中國人學習書法最注重“臨摹”,取得一定成就、自成一家的書法家,無一例外都是從臨摹古人或他人的碑帖起步的。
臨摹之道即是學習之道,效仿名家并不是簡單的“復制”。成功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向同時代最先進的人學習的過程,不僅要學得好,而且要學得快。學習是走向成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這也正是劉翔成為世界110米跨欄“欄王”的秘訣。
學習決定成功,學習改變命運。嬰兒“咿咿呀呀”地學習說話,是人類最本能的學習方式。離開學習,我們根本無法取得成功。
在今天,許多人認為學習就是復制和模仿。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發展,學習竟被簡化為點兩下鼠標,將文件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就可以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