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敢于展現“脆弱”的時候,才最為強大
01
最近這段時間,可能是因為把自己逼得太緊,我感覺壓力好大、身心俱疲。連續兩天晚上,我端坐在電腦前準備寫文章,結果兩個小時過去了,在鍵盤上敲出來的字都沒有超過兩行。
沒有按計劃完成寫作任務,我開始變得有些急躁和心情不好。于是,我破天荒的在網上發了一條不幸福的狀態。我說,“感覺我最近自己很忙很累,身心疲憊,現在我想按一下暫停鍵,好好休息一下。”
要知道,以前的我,只喜歡在網上曬自己強大的一面,例如,寫的某一篇文章又被某一個微信大號轉載了,自己上的幸福課多么受歡迎,近期又取得了哪些小小的成就等等。
沒想到,這條展示自己脆弱一面的狀態,很快就收到了上百條的點贊和回復。很多朋友和學生都過來安慰我:“小宋老師辛苦了。”“小宋老師我請你吃糖。”“小宋老師好好休息。”“老師,你需要捧一杯奶茶,看一個搞笑的節目。”
以前的我,總是努力想要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強大和完美的一面,當然,這讓我感覺自己活得很假很累。當我鼓起勇氣展現自己脆弱一面的時候,我得到了很多的關心和理解,我感覺心里很暖。更重要的是,我感覺自己的心情很快就得到了修復。
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作者布琳.布朗寫道:“在當今社會,展現脆弱的意義非同尋常。”因為一味的壓抑,只會讓一個人失去生命的活力。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三個問題入手,來深入了解一下“脆弱”。
02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會害怕去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
第一原因可能是:當一個人在表達出自己的脆弱一面之后,得到的不是支持和理解,而是被忽略和二次傷害。
例如,你向另一半說:“我最近壓力好大,有時候壓力大的想哭。”她的回復卻是:“其實我的壓力比你還要大,只不過我沒說出來而已。最近領導安排我去做一個項目,我到現在還沒有頭緒…”(這是一種典型的“你慘,我比你還要慘”式的回復方式)
例如,你向另一半說:“我最近壓力好大,有時候壓力大的想哭。”她的回復卻是:“哦,飯做好了,趕快吃飯吧。”(這是一種典型的“忽略感受”式的回復方式)
例如,你向另一半說:“我最近壓力好大,有時候壓力大的想哭。”她的回復方式卻是:“你還是個男人嗎?動不動就想哭。”(這是一種典型的“批判”式的回復方式)
這些典型的錯誤回復方式,都會導致那些剛剛鼓起勇氣想要展現自己脆弱一面的人偃旗息鼓,再也不愿向對方表達自己脆弱的一面了。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害怕表現自己脆弱一面的人,擔心自己表現出脆弱一面之后會看起來不完美,自己不再值得被愛了。
在剛剛開始給學生上幸福課的時候,我很害怕去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有時候,當我在全身心投入的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會有學生會不停的和旁邊的同學聊天,注意力始終不在課堂上。
這時候,我會感覺很失望,甚至是很生氣。但是為了保持自己完美的形象,我在課堂上強顏歡笑——作為一名幸福課的老師,怎么能輕易表現出不高興的一面呢?但是,這種內心感受和面部情緒表現不一致的狀態,讓我在上完課之后,感覺身心疲憊。
后來,我在課堂上“霸氣”了很多,有時候我會直接告訴學生說:“你不停的在課堂上說話,讓我感覺很沮喪。同時,我也感覺有些生氣,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表達出這些感受之后,我感覺自己的心里暢快了很多,學生也會停止在課堂上繼續聊天。
03
第二個問題:拒絕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會有哪些危害?
首先,這個人很容易變得麻木,同時也會喪失對快樂的感受力。
果爾達.梅厄曾經說過:那些不知道用整個心去哭泣的人,也不會知道如何開懷大笑。
對很多人來說,對付脆弱的唯一方式就是麻木自己。例如,沉溺于游戲、不停的忙碌、酗酒等等。這些麻木自己的方式,雖然可以暫時逃避掉痛苦,但是這些痛苦并不會輕易從一個人的心底走開。時間久了,還會讓一個人喪失對快樂的感受力。
其次,這個人會很容易變得抑郁,喪失生命的活力。
因為不敢表達自己脆弱的一面,會阻礙我們獲得真正的愛和歸屬感。
真正的愛,就是當我們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坦露給別人的時候,依然可以得到對方的支持、珍視和喜愛。而真正的歸屬感,就是當我們展現自己真實一面的時候,依然可以被接納、被認可。
而愛和歸屬感的缺失,就是會讓一個人失去與外部世界在精神上的聯結,從而變得抑郁,喪失生命的活力。
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作者寫道:“袒露自己或許痛苦,但遠不如我們用生命來躲避它來得痛苦;承認自己的弱點或許危險,但遠不如我們放棄愛、歸屬感和喜悅來得危險。我們只有勇于探索黑暗,才能發現無限的光明。”
在《情商3》中,作者寫道:“有些女性高管刻意壓制自我意識,她們可能事業有成、身居高位,但是在人際關系方面一團糟。她們與人交往主要是把人脈當作工具,交往時目的性很強——這通常是男性在社交時體現出的特色。結果,這些職業女性付出了沉重代價,自己的生活猶如枯樹一般乏味。”
04
最后一個問題:到底該如何表達自己脆弱的一面?
第一,來點勇氣。
所謂勇氣,就是敢于示弱的能力。如果在課堂上聽到不懂問題,你敢站起來大膽提問嗎?如果敢,這個就是勇氣。當你表達出自己脆弱一面的時候,沒有得到朋友的接納和理解。下一次碰到另外一個朋友,你還會繼續表達嗎?如果會,這個就是勇氣。
第二,對自己仁慈。
對自己仁慈的主要體現就是自我接納。你會接納和允許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嗎?如果會,那么你就對自己具有仁慈心。你會覺得真實比完美更重要嗎?如果是,那么你就對自己具有仁慈心。不完美,才美。
第三,尋求聯結感。
當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被問到“請用兩個字來告訴我,積極心理學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回答簡單而有力:他人。
當一個人感覺到被關注、被傾聽以及被重視的時候,這個人就會感覺到這種聯結感。而這種聯結感,會滋養一個人的心靈。如果想要經常性的尋求到這種聯結感,那么就需要花點時間去建立和經營親密關系。這里要特別注意“經營”這個詞,因為無論是友情之花,還是愛情之花,如果不去及時灌溉,就會枯萎。
最后,我想引用《脆弱的力量》這本書當中的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結尾:
實踐勇氣,仁慈心和聯結就是面對人生,看著周圍的人,可以坦然地說:“我好累。”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