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協綠”理論宣講社會實踐隊調研組成員,由嶺南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陳新華書記、黃展副書記和輔導員楊麗君老師帶隊到湛江市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參觀學習。
湛江市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強在大廳熱情接待了調研組一行人,并介紹了該有限公司對湛江市市區生活垃圾回收后的處理再利用以及給當地帶來的改變。調研組對湛江市市區生活垃圾回收后的處理再利用和公司的存在意義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收獲頗豐。
根據采訪與了解得知,湛江市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麻章區)的項目工程位于湛江市麻章區馮村鷹嶺,占地面積約80畝,垃圾儲存庫總容量有17000多噸,每天處理生活垃圾1500多噸。
他們的垃圾儲存庫分為堆放,發酵,焚燒三個區,分區堆放有利于降低含水率,便于焚燒。并且該項目工程也建有污水站,每天處理375噸污水。堅持人水和諧,建設生態文明。為了讓調研組對垃圾處理的工作流程有更加清楚的認識,李強帶著調研組來到他們的工作系統的實時監測室。
在實時監控室內,調研組了解到垃圾處理背后的操控全部都是自動化的,只需要少數工人在操控室通過電腦進行操控,實時監控垃圾處理的整個過程。這讓大家明白如今的環保正與科技“共舞”。
在大家前往下一個觀看點的途中,調研組成員向李強咨詢問題。調研組在李強的回答中了解到湛江市的生活垃圾是由市政運輸車輛經密封物流通道卸入垃圾庫,經3-5天發酵脫除滲瀝液后,再經垃圾抓斗吊裝入機械爐排爐焚燒;垃圾焚燒的熱量經余熱鍋爐吸收,產生高溫高壓蒸汽,從而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同時該公司總經理李強表明垃圾處理前,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垃圾分類,這是他們當下需要進步和改進的地方。對于湛江開始使用垃圾分類處理器后所帶來的好處,總經理李強特別強調了“環保”二字,垃圾焚燒后可轉化為再生能源(電能)。他還補充道,以前垃圾處理的方式只是垃圾填埋,這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形成二次污染。
如今是進行垃圾焚燒生電,并且垃圾焚燒是全自動化的,可以自動化檢測排放氣體指標,實現保護環境和人身健康的安全焚燒處理。為了不對空氣造成污染,垃圾焚燒煙氣都是經過了脫硝、脫酸、吸附及過濾處理后且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標準才進行排放。
他們每臺垃圾焚燒爐煙氣排放口均配置了一套在線檢測儀,在線監測數據與環保主管部門聯網,并在廠區大門口LED屏幕顯示,向全社會公開。該公司一直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謀劃布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我們需要推進綠色發展,壯大節能環保企業,清理城市生活垃圾,讓城市更加美麗。讓我們樹立環保之風,迎接美好明天。
人人為環保,環保為人人。湛江市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市湛江市重要的市政工程和環衛工程,為湛江市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和經濟開發區等170萬市民提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服務。
當我們善待環境的同時也是在善待我們自己。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創建美好家園。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