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潘潘忍不住發了條朋友圈:“一個人加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病,我可能談了一場假戀愛,交了個假男朋友吧。”
寥寥幾句,隔著屏幕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心酸。
“晚上下班想讓他來接我,他卻說工作忙,要加班;周末約他去看電影,他又說自己累了一周了,想休息;每次在床上抱著他,就像抱了個死人,雖然離的那么近,他卻冷冷地玩手機,沒有抱我吻我。”
潘潘哭得梨花帶雨,卻也無可奈何。
她不敢要求男朋友辭職多陪陪她,更沒有能力說出“我養你啊”一擲千金的話,只能默默地,在朋友圈假裝一切都好,不給男朋友添亂。
可是偶爾,半夜發燒到39℃獨自打車去醫院看病,也會忍不住在朋友圈發一句:真希望你在我身邊。
有人說:
“越是狹小的個人空間,越容易暴露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所以朋友圈有了三天可見功能,就是為了讓人的隱私,不被路人一眼看穿。”
那些朋友圈里若有若無的暗示,點贊區的回復,甚至那一句“你見過四角的星星嗎?”都是在告訴那個人:我想你了。
都說朋友圈是人的第二張臉。從一個人的朋友圈,你真的能窺到TA的生活狀態,情感進度,甚至能察覺到TA最近有沒有性生活。
那些感情進程如火如荼,愛的轟轟烈烈的女人,絕對不會在朋友圈里一個人去看病,一個人回家,更不會獨守空房,流著淚煲劇看電影,用娛樂填充寂寞。
更重要的是,
感情幸福的人,不會擺著有男朋友的姿態,活得像只失了性趣的單身狗。
02
其實現實中像潘潘這樣情況的人,真的不在少數。
前幾天讀者“云淡風輕”在后臺留言說,自己和老公已經分床睡多年,這些年每天都度日如年,有時候想要和他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巫山云雨,卻也不得不止步于他冷漠的背影。
她和老公,曾經一起度過了七年之癢,卻度不過婚姻的瑣碎磨礪。
以前的摟摟抱抱小打小鬧變成了現在的背對背睡覺,纏綿恩愛的床笫之歡被柴米油鹽孩子的屎尿屁取代。
我忍不住翻翻她的朋友圈:大大的封面是她和兒子的合照,絲毫不見“爸爸”的身影。三分之一的朋友圈是和小姐妹的“開心”往來,再剩下的,就是生活里雞毛蒜皮的瑣事了。
雖然隱隱之間,那些圖片文字透露出一股“歲月靜好,生活安閑”的狀態,可從頭到尾,在她的世界里根本沒有“丈夫”的存在,只她一人,悲涼地唱完了所有的獨角戲。
有時候歲月靜好不代表性生活和諧,只是用那些拖不完的地,洗不完的碗和廚房里擦不完的污垢,填補好寂寞空虛冷的心。
世界上有一種婚姻狀態是:我們不會離婚,也不會做愛了。
倘若無法在床上收獲精神快樂,那女人只能把寂寞傾瀉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中,眼巴巴盼著孩子長大,像個“老媽子”一樣操心勞累,一日復一日地消耗自己所有的精力、耐心,直到不再渴望他的擁抱,不再期待性生活。
讓自己忙到死去,是怕一閑下來,就想起那個人身上的味道。
誰不期待在親朋好友的眼皮子下,炫一炫自己的愛情,秀一場恩愛,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我有男人疼,還需要把自己逼成女漢子嗎?”
作家故姐說過:現代人不缺文化活動,不缺錢,能吃飽能穿暖,但他們卻時常感到很孤獨。他們缺什么?他們缺理解,缺陪伴,更重要的是,他們缺性。
一個人朋友圈佯裝過得充實的樣子,又何嘗不是一種性孤獨呢?
03
好友凱琳曾對我說,不再想發朋友圈了,一是忙,二是那些甜甜膩膩的事,說多了顯得矯情。
“你是和老公太甜了,都甜心里去了,哪還在乎什么發不發朋友圈啊”,她聽完我說,婉轉一笑,羞澀低頭,眼角眉梢都是被人拆穿的小得意。
如果一個人平常浸在愛情的甜言蜜語了,突然有一天,很少發朋友圈和你互動了,你不必太擔心她,這大概是因為:想說話的人,一直都在眼前。
不信你去翻翻她的朋友圈記錄,頭像還是和老公的親密合照,備注依然是膩死人的“親愛的豬頭”,以前那些秀恩愛的照片占了滿滿一大屏,甚至偶爾,你還能看到她寫下歡脫愉快的“煽情肉麻”文字。
真正被愛情滋潤的女人,從來不缺性,因為性生活是愛情的升華,情到深處便能水到渠成。
而真正性缺失的,是那些半夜三更還在朋友圈分享情歌,聽著音樂不肯睡覺的人;一年到頭在公司熬夜加班,晚上十點回家還要發個定位的人;
還有周末憋在房間淘寶網購,點完外賣分享紅包的人;甚至婚后生活毫無激情,在朋友圈開始假裝“高潮”的人。
正如別人說:朋友圈是一面鏡子,你的點滴舉動,一思一行,都能被清清楚楚的透射。
半夜三更不睡覺,是因為身邊沒有那個對你說“晚安”的人;一年到頭拼命加班,是因為獨自一人無可依靠;周末憋在家里不肯出門,是少了個陪你看風景的TA;婚后假裝自己很好,是因為婚姻名存實亡,夫妻貌合神離。
04
詩人說:成為一座孤島也很好,自由自在活著、呼吸。
但有誰愿意這樣一直“孤獨成癮”?有誰愿意在朋友圈里“假裝幸福”?
每個人都需要被親吻、被渴望、像火山迸發一樣熱烈而張揚地合為一體,把愛情熾熱釋放。
去愛吧,和那個你最愛的人,席卷一場激情的漣漪;來一場鸞顛鳳倒、巫山云雨,共赴余生的日日夜夜,好過在朋友圈里獨孤地像條狗。
想要收獲幸福,要么先滿足欲望,要么就繼續孤獨。
你總得二選其一。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