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關于活在當下的文章,小編看過很多,也深有感觸。人最大的快樂便是在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享受當下的美好,最需要珍惜的時光同樣非當下莫屬。今天的生活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已經十分豐富,但很多人卻看不到當下的美好,幸福指數也未上升,如此下去,快樂從何而來?
多年的思考,小編終于有了新的發現:原來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個東西在悄然作怪!希望大家看完今天的文章,能恍然大悟。——東遠
心理學有一種定義,叫「錯覺」,是人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扭曲的知覺,也就是把實際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為與實際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確切地講是一種心理行為,因此也可說成「心理錯覺」,比如——
“現在的生活每天壓力好大,八十年代的生活起碼還平靜,價錢也實在。”
“在城里,天天吸著汽車尾氣,哪里都人多擁擠,回到山村修個小房住,回歸自然,多自在啊!”
“天天坐辦公室煩死了,羨慕我的閨蜜經常這里那里出差,飛機來飛機去的,我啥時候能這樣呢?”
……
本來,懷念過去的時光,是正常的;渴望更好的未來,是正常的;羨慕身邊的人,也是正常的,但要有一個前提:不斷發現并珍惜當下的美好。
然而,很多人的目光和思想,不斷輻射到過去、別人、別的地方,慢慢忽略了自我,不幸偏離了自己的航道;在本不屬于自己的航道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錯覺」。這不是懷念,不是渴望,也不是羨慕,而是對自己缺少目標,缺少努力的華麗借口。
01
近期一篇500W+爆文《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文中有這么一句話:
“這座城市根本沒有生活,這里只有少數人的夢想和多數人的工作。”
小編看過后覺得特別惋惜,在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居然很多人能喝得下這樣的毒雞湯,如果說北京這座城市沒有生活,那么有生活的城市在哪里?所謂的生活又是什么?
從這個話題小編想起了身邊人常說的話:“干嘛要天天忍受大城市的擁擠和喧囂,不享受小城的安逸?”
蘇格拉底說,未經過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小編認為,思考是決定生活質量的第一因素,也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根本區別。越過「心理錯覺」這道鴻溝,思考是唯一的利器,因為這樣才看清事物的真實一面。
方法極其簡單:在自己的想法后面加一個問號,然后解開。比如:
經常有人說:“早知道讀大學還不如讀職校呢,不僅好就業工資還比大學生高。”
稍經思考就會明白,這樣的想法顯然是片面的。
這個人,可以問自己:如果職校真的各方面都比大學還好,為什么更多人仍選擇大學?職校就業面向的工作,是自己想做的嗎?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么?大學與職校的學習模式,究竟有哪些區別?
弄明白這些問題,自然也就有了新的目標,從此告別迷茫。
02
本文開篇提到的認為八十年代生活平靜,價錢實在的人,他只需問自己:“我當前的生活缺少了什么,讓我有這樣的想法?”由「模糊化思維」轉向「具體化思維」,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當知道了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并立下目標朝之努力,產生收獲的喜悅,美好自然伴隨。
小編就是一個80后,父母一代作為過來人,常常懷念自己正值青壯年時期的八十年代,從宏觀上講其實就是正常的懷舊之情,普希金有詩“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從更深入的方面講,八十年代的確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有很多讓人懷念的東西。
八十年代的人們經歷了十年文革浩劫,生活逐漸平穩,告別了每天在恐懼中度過的日子,國家處于改革開放初期,親眼看到了很多變化,特別是告別了曾經每天忍受饑餓的痛苦,吃飽穿暖由期盼變成了日常。八十年代的日常生活較為單調,需要花錢的地方除基本的家當和菜米油鹽穿衣吃飯,其他就很少了。而當前的時代已進入多元化,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都十分豐富,人們的生活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有著很多新的追求,花錢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起來,說白了,今天的生活正是過去的時代人們夢中的畫面。
回到山村修個小房住,回歸自然,真的會很自在嗎?這個人想到的,也許只是“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卻沒有想這樣的美好需要以什么為依托。
如果具有穩定的收入,在自家附近或院子里開一片菜地,會感受到生活平添了許多樂趣,這是因為我們是享受勞動的過程,并不十分在意結果(長出多少菜,有多少能吃的)。如果像農民那樣每天早起晚歸種地,以這個為生活的經濟來源,那就不會很自在,很美好了。如果趕上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沒有了收成,經濟來源就成了問題。城里人到鄉村度假,是一種享受,如果生活在鄉村以種地為生,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那些鄉村人拼了命讓自己的孩子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爭取留在城里了。
也許,這個人是正在承受著壓力和煩惱,可以找出一點時間到鄉村去呼吸下泥土的氣息,調整下狀態。
你羨慕自己的朋友坐著飛機走南闖北出差,可以這樣問自己:“偶爾坐飛機去另一個地方旅行,的確是享受,如果飛來飛去的奔波,會怎么樣呢?”也許,你的朋友正在羨慕你能有時間在自己的家中,享受一些溫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這對于他簡直就是奢望。你或許正在期盼去一個自己想去的地方,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就從現在開始計劃吧!
通過以上事例,看清了事情的真實一面,你會發現:原來這么多的美好一直伴隨著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快樂、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觀念和態度。就像彌爾頓說的:“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真正的美好,以思考為起點,以錯覺為終點!(文/東遠)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