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控制情緒,奧格.曼狄諾在《羊皮卷》中這樣談起:
“從今往后我明白了,只有低能者才會江郎才盡,我并非低能者,我必須不斷對抗那些企圖摧垮我的力量。”
是的,很多時候,人的壞情緒都是暫時的,短暫的痛苦后,壞情緒就會慢慢消失。因此,不要被一時的陰暗而將自己陷于苦惱之中,當你的情緒快到爆發的臨界點時,屏住呼吸5秒,問一問內心的自己:你下一步要做什么?會有什么后果?值得嗎?
1
你有沒覺得你的運氣值就好像一個波峰圖,有波峰也有波谷,但現實卻好像總是低谷徘徊,諸事不順。
就像梁先生一樣,這天,他起來洗漱時將自己新買的名牌石英手表隨手就放在了洗手盆邊,妻子看到了怕被水淋濕,就將它放在了餐桌上,這時趕著上課的兒子急急忙忙地走到了餐桌上拿早餐,卻不小心將手表蹭到了地上摔壞了。
價值好幾千的表就這樣摔得七零八落,梁先生心情瞬間低落,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后黑著臉就罵妻子:
“我好端端地把表放盆邊,你愣是把它放餐桌上干嘛!?”
妻子不服氣,“我是怕表淋濕,才幫你放到桌上的,自己不愛護好手表,倒怪起別人來了,真是的……”
“可表是防水的呀!”
“我怎么知道是防水的?”
……
兩人爭執一通,愈演愈烈,梁先生一氣之下早餐也不吃,直接開車就去了公司,可一到公司門口,發現公文包落家里了,又立刻折返。
好巧不巧,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家里的鑰匙又放在公文包里,只好硬著頭皮給妻子打電話拿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的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解決了難題。
待拿到公文包后,梁先生已遲到了將近一小時,挨了上司一頓批評,眼看到了月末,卻因為這次遲到,扣了全勤獎,他的心情簡直壞到了極點。
人倒霉起來,根本是個無底洞!
2
換作每個人,如果經歷梁先生這般遭遇時,人的心情都不會好到哪里去,但偏偏有人,發生了同性質、甚至更嚴重的事,結果卻完全不一樣——
老劉家里又一個一歲多大的寶貝兒子,十分好動外向,見到什么都喜歡拿來咬拿來玩,因此一刻不盯著生怕又吃了什么不干凈的東西。
這天家里突然要來一幫客人,家里菜不夠,妻子讓老劉去市場趕緊買些菜,他走得急忙,就讓孩子在角落玩著玩具,叮囑好妻子記得時不時出來看著點孩子。
剛出門不久,兒子便拿起了放在角落旁的洗滌劑,因為是小瓶裝洗滌劑,兒子看到瓶里晶瑩剔透的液體,很是好奇,拿起瓶子就往嘴里吸。
妻子在廚房里忙得團團轉,卻忘了丈夫的叮囑,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聲,趕忙跑了出來,看到兒子坐在地板上哭得很是痛苦,嘴邊不停地溢出泡沫,再看地上倒出來的洗滌劑,她驚慌失措,一邊哭抖,一邊撥打了急救電話……
最終,因孩子年幼誤食劑量太大,醫院奮力搶救無效,噩耗傳來,老劉妻子不知該如何面對丈夫,面對這個家,她坐在冰冷的尸體旁,哭得傷心欲絕,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責......
正當老劉趕到醫院時,他看著妻子情緒低落,再看了一眼孩子,二話不說就給了妻子一個深深的擁抱,一邊強忍著淚水,一邊拍著妻子的背反復念叨:“寶貝,沒事的,是我不對,都怪我,都怪我,都怪我……”
這樣的夫婦,才算得上是彼此信任、患難與共。
3
以上兩件事,皆是因疏忽而引起的,可各自導向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意外和悲劇,也許就在下一秒鐘出現,在造成的既定事實里,做任何事都是回天乏術,悲傷不可避免,失落不可避免,唯有一時的情緒是可控的,事發當時的情緒控制力,往往決定了后續的一切連鎖影響是走向好或是壞。
心理學上提過費斯汀格法則,說的是: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例如梁先生,如果當初表被摔碎那時能冷靜下來,就不會有后面的一切,最多只是搖頭嘆息一番,然后把碎表收拾好,日子照常過,也不至于讓心情一落千丈。
相反,如果老劉看到這樣的結果后對妻子大怒,讓本來自責的妻子更加自責,從此留給兩人的定是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在原本痛失愛子的事實之下,夫妻之間還多了一層隔閡,余生道路如何,還真不敢多想。
令我們恐懼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面對突然的糟糕情況時,其情緒會更像梁先生那般,稍有不順,便謾罵動怒,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更有甚者問題明明出現在自己身上,從不反思,反而將錯誤歸結于他人,涼水臟水使勁往別人身上潑,這樣的人,活得能不糟糕嗎?
其實,一個真正的生活智者,在他遇到麻煩時,他會先處理情緒,后處理事情,因為他心里十分清楚,情緒若處理不好,麻煩只會變得更麻煩。
但凡世間有好運,往往都會眷顧這一類懂得控制情緒的人。
4
外交場合上風云莫測、暗濤洶涌,稍有一句不經心的話,或許就會成為毀滅自己的把柄,蔣介石就很在意自己的外交,他有一個習慣,凡有外交場,無論大小,一律帶上夫人宋美齡。
眾所周知,因為當初丘吉爾不贊成中國為四強之一的觀點,宋對丘一直有所不滿。一次,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在非常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已與丘吉爾打交道。
因為宋在外交場上獨有風騷的魅力,讓丘吉爾主動搭話:
“委員長夫人,在你印象里,我是一個很壞的老頭子吧?”
即使宋美齡心里早對丘吉爾不滿,但也沒有不顧自己的情緒去刻意挖苦,她非常聰明,沒有回答“是”或“不是”,而是睿智地反問丘吉爾:
“請問首相您自己怎么看?”
丘吉爾給噎了一下,完全沒想到宋美齡是如此機智,只能悻悻地回答:
“額……我認為自己呀,不是個壞人。”
她順勢回答:“那就好。”
……
以上這段對話后來被蔣介石特記在了日記里,時刻警醒自己得多學習夫人該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緒。
宋美齡的外交智慧令人贊嘆不已,既不違反外交禮儀,也不違背自己內心,其不卑不亢的姿態又何嘗不是源自內心里最優秀的情緒自控力。
5
古人云:“寵辱不驚”。
翻開浩蕩的歷史長卷,多少名利場宦海浮沉,潮起潮落,富貴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也有不少人曾從金字塔一落千丈,爾后萬劫不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學不來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本事,那就學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功夫,情緒自控力強的人,定不會被上蒼辜負,他們的情緒里,始終藏著最大的福氣。(文/國館)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