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只有20歲的曹祥云還是格力電器公司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搬運工。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曹祥云在這個環境艱苦的工作崗位上堅持住了,而且屢屢榮登每季度一評比的光榮榜。有工友問他:“這么累的活兒,你那么較真干嗎?只要混得過去不就行了嗎?”曹祥云反問道:“做人也累,難道也只要混得過去就行?”工友啞口無言。
曹祥云的努力終于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2003年5月,各項考核指標都名列前茅的曹祥云被推薦去學習開叉車。公司對叉車工的要求比搬運工要高許多,其職業技能也提高了幾個檔次:12臺空調裝在一個木制托盤上,叉車的兩支鐵臂必須準確無誤地伸進托盤不足10厘米高的空間,稍不留神將鐵臂伸高了幾厘米,就會將包裝里的空調插壞,并且一插壞就是兩臺。
初時,曹祥云把握方向不穩,叉車的車輪直打晃,但他不甘落后,每次作業完畢,別人休息了,他仍留在車上,練習起步、升降、停車……
往后的一年中,曹祥云的技術突飛猛進,笨重的叉車在他的操縱下變得像繡花針一樣靈巧——轉彎、升降、分合,物品絲毫不差地輸入卡車,沒有損壞一件。在全廠40多名叉車工中,他的準確率位居第一。
一次,曹祥云發現,空調外包裝破損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叉車操作不當。于是,曹祥云給自己提出了“無撞擊操作”。同事們得知后,都覺得不可思議,曹祥云不管旁人的意見,自己動手練習起來。兩個月后,曹祥云能夠通過控制叉車水平運行速度和貨叉直升降的角度,打眼一瞄,就能準確定位,又輕又穩。
一次,曹祥云裝送新型號5匹空調作業,發現5匹機底站叉板很窄,叉車叉進去很容易刮到邊緣,給空調質量帶來了隱患。有什么辦法可以提高叉車操作的精確度呢?晚上,曹祥云與工友外出吃飯,正苦于沒有工具打開啤酒瓶時,一位工友開玩笑說:你那么牛,開臺叉車來開啤酒瓶吧。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對呀,如果能達到用叉車開啟啤酒瓶的水平,正常作業時就不怕刮到機底站叉板。第二天曹祥云便買來幾箱啤酒,一有空就練習起用叉車開瓶蓋,直至練到每瓶啤酒被貨叉精準地打開而酒瓶沒有任何破損的境界!
2004年年底,一場大停電使整個倉庫的裝卸作業被迫停下,但該批次出口空調集裝箱立刻要報關,如果不搶裝,一旦過了報關時間,不能把產品如期交給客戶,損失可想而知。情急之下,有人建議使用叉車試一試。集裝箱貨車離發貨平臺區約一米距離,6臺幾噸重的中央空調被這一米的距離給斷開了,而集裝箱里空間有限,要把6臺中央空調全部裝完,每臺空調的間距最多10厘米。10多年的老司機見了直搖頭,都不敢接招。
藝高人膽大,曹祥云咬牙接受了這個任務,他把叉車分別換上兩只10米長的貨叉,自己坐上叉車,精心操作。同時讓兩個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站在集裝箱里,通過對講機隨時報告空調的位置。隨著清晰的報告聲和“OK”聲,一臺臺空調準確到位,順利地全裝了上去。曹祥云用自己過硬的膽識、嫻熟的技巧,為公司挽回了高額損失。從此,“叉車王”這一美名從公司傳開了。
2005年9月,曹祥云應邀來到央視《想挑戰嗎》的舞臺上,在吉尼斯世界紀錄上海分部工作人員的監督下,他駕駛叉車在3分鐘內完成了開啟30個啤酒瓶的目標,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由此誕生!
由于曹祥云既代表格力,同時又代表珠海,當他載譽榮歸時,格力企業高層給予了他高度評價,公司首次拿出5000元重獎了一位基層工人,并破例規定:如果出外表演,公司將給予他出差的待遇。珠海市給予了曹祥云更高的榮譽——“珠海十佳優秀員工”獎。
之后,曹祥云先后8次上中央電視臺表演,他還參加了10多家衛視的競技類節目。曹祥云不斷地收到各種比賽、表演的邀請,他憑借著自己的“好身手”成為了萬人矚目的全國電視技能明星。他也使更多的人認識到:在平凡的崗位上,同樣能夠創造奇跡,得到社會的認可。2007年,曹祥云更是獲得了廣東省委授予青年的最高獎項——“第九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一個搬運工原來也可以有輝煌時刻的到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