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畢業分配到一所高校任教,第一天走進學校時,系主任滿臉喜悅對我講:張老師你來得真是時候啊,馬上要分房子啦。結果這個“馬上”拖到了我離職前,整整十二年。
上周五去學校確認了一件事:離職前一個月學校分給我的那八十平方房子最終因為辭職被收回。
過去十二年,學校里每一年都有人在感嘆,馬上要分房子啦!但房子的修建遲遲沒有上馬。遞交辭職報告的時候領導好心勸我:張老師你要想清楚哦,房子雖然選好了錢也交了但沒拿到房產證還是不穩當,你最好再工作一年,鐵板定釘了再辭職也不遲。聽他這么一說我趕緊把報告交他手里,心想這十二年我好歹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別最后落得個“她是為了拿到房子才留到現在,房子拿到馬上就走”的名聲。我自己也怕上點年紀了回想到這事像吃飯吞了只蒼蠅。
寫下這個不是要說我有多么高風亮節,事實上,過去十二年,希望在學校擁有一間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也確實占據過我大腦的某些時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念想,比如作為教學秘書的時候想成為助教,成了助教盼望評講師,評了講師開始希望成為副教授……總之只要你一直呆在這里,活得夠長,房子遲早是要分的,職稱遲早是要評的。
就像一部老電影,從一開場就可以知道結局。
活在一種看得見未來的生活里是很無趣的,盡管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結局是死亡,但如果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不能有所發現,沒有未知和好奇,而只是機械地重復同樣的事情,那等于我們已經死了。
在學校工作的同時我還在電視臺兼職做主持人,那也是一種看得見未來的生活:說著流暢的廢話,面帶標準的微笑混個熟臉,慢慢讓人記得,慢慢老去,也慢慢被人們遺忘。
我也知道有些人比我強大,可以在平常的生活里體驗生命的驚奇,可以外表四平八穩內心驚濤駭浪,但我不是啊。
渴望未知,生活里擁有創造和歷險,這是“我的娛樂,我的消遣,我的安慰,我小小的自毀。”
蘇珊。桑塔格說:任何時候人們都應該有坐在路邊的自由,過去發生的最好事情之一就是許多人選擇成為邊緣人,而其他人并不介意。
必須承認,對于一個心存幻想,渴望自由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正讓世界越變越平。在我一步步褪去光華和負累,開始在“做自己”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我收獲更多的是善意和祝福。這世界最美妙最浪漫的事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還可以養活自己。
我很清楚“開一間只做自己喜歡的衣服的店”這件事情太固執,放在傳統商業里可能早就死翹翹了。傳統商業需要考慮市場,需要投其所好,而做陽光房我真的很少想過“市場”,如果“市場”真的存在,它的首要任務也是“做好你自己”。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好處:小聲唱歌也會有螞蟻來和。我當然知道自己不是人群中那個獨一無二的存在。和我一樣的人也許不多,但在網絡世界里,味道相同的人總能遇見。
做衣服也好,寫字也罷,憑手藝吃飯。無論世界如何變,認真做事、做產品的人總會有回報,只要你不奢望太多。到今天我也經常會和陽光房的家人們感嘆:真好啊,我們這群老實人只用做老實事就可以了,做老實事是我們最擅長的啊。
自從開了店,會經常被好朋友調侃我“遠老板”。一開始我還挺介意這個稱呼的,覺得一個大學老師知識分子變成小手工業主(商人),這是自降逼格。而通過這幾年的歷練,慢慢對“商人”有了更多的認識,某種意義上,成為一個好商人比成為一個好老師好作家更難。
在一個好的社會里,所有認真做事的人都應該有回報,所有正當而賺錢的商業都應該得到尊重。
現在過著的每一天都被面料圖紙版樣線頭填得滿滿的,總有做不完的事。偶爾也會焦慮未來的不確定,但每走完一段路的時候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我愛這不息的變幻。
世界很公平,想要保障,當然就會少些自由,想要自由就需要自己更獨立。你在世界里,而世界在你心中。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