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親是個非常牛的人,牛到什么地步呢?上大學時我會用“抱歉,我想找個我媽那樣的男朋友”這種奇葩理由拒絕表白的傻小子。對這句話我的解釋是:要找像我媽一樣聰明、幽默、獨立、堅強,對新生事物保持旺盛好奇心和學習力的人做男友。
在我眼中,我媽的牛事俯拾皆是、多如恒河沙數,所以必須從頭講起:我媽生于50年代中期。從小上學沒拿過第二,四年級時,文化大革命開始,混亂中升入初中,那時,老師不是傳道授業了,而是被學生連番批斗,我媽的學算是沒法上了。
16歲時她進廠當工人,學了縫紉、開拖拉機、操控車床、維護保養柴油發動機等一系列奇怪技能。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媽重新拿起書本,不顧所有人勸阻,參加了高考。1979年順利考上本省一所大學。
畢業后我媽留校任教,并讀了碩士。我童年的記憶中,我家有一個占整堵墻的書架,一排一排、層層疊疊,擺滿了書。我媽記憶力奇強,看過的書幾十年都不會忘,連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在沒有百度和智能手機之前,我爸跟我一直把她當活辭典用。我至今記得初中時,有天吃午飯,我突然問起太監到底怎么閹割呢?我媽哈哈一笑,開始很詳細地講解:怎么摘鳥取蛋、手術后要在尿道插蠟管以防傷口長死……聲情并茂、手舞足蹈。當時我爸那個表情啊,我都不忍心回憶。
1999年底,我家有了第一臺電腦。我和我爸猴似的圍著它上躥下跳了一陣,卻沒能熟練操作,只有我媽,每天默默鉆研,玩得不亦樂乎。記得2000年我第一次在網吧接觸到OICQ,回家樂顛兒地跟我媽現,說有個軟件特牛逼,能即時聊天。我媽玩著電腦,頭也沒回,淡淡地說:你才知道嗎?我已經用了一年了。那是我第一次被大我30歲、當時已經40多歲的我媽鄙視,類似的事后來還有很多。
按我媽的說法,我的逆反期一直到現在都沒結束,初高中時期最嚴重——十來歲,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癥,半懂事不懂事,整天跟她吵,吱哇亂叫、無理取鬧,還厭學。那時我爸由于生意艱難,心情十分惡劣,常常留宿公司,回家也是拉黑臉不跟任何人說話。他倆的婚姻墮入最低谷,時常一冷戰就是幾個月、一年。我媽想跳槽到南方待遇更高的大學任教,和我爸兩個人也能冷靜冷靜,卻苦于身體太差(她曾患腎結核,一側腎臟壞死切除;另一側腎臟受到影響,常年積水),孩子又性格古怪放心不下,所以一直無法離開。
終于熬到我考上大學,我媽已近50歲。沒人相信她這個年紀能拖著病弱的身體跳槽,可我媽就是跳槽了。她把家里的財務權交給我爸,拉個旅行箱,拍拍屁股就走了。
由于連年擴招,那幾年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些大學拼命從內地高薪挖教授。我媽乘勢一路南下,挑挑揀揀,邊玩邊走,最后選擇在一個適宜養老的沿海小城落腳定居。我爸傻眼之余,心中恐怕還是十分佩服的。他不止一次地對我說:你以后,要做一個像你媽一樣的人。
長大后,當我剛剛知道什么是古典自由主義時,才發現我媽作為一個支持自由市場的經濟學教授,早已遍讀托克維爾、哈耶克、米塞斯、張五常等人的著作。家里一直放著這些書,只是我從沒留意,她也未曾提起。當我問到時,她哈哈大笑:“我以為以你的智商看不懂這些呢。”
現在我媽每周都要代幾天課。從五年前考到駕照起她就再不肯坐校車,理由是“不自由”,寧愿自己來回開1.5小時車上下班。她用淘寶也在我之前,而且比我瘋狂。食品、衣服、日用什么的實在太小兒科,她幾年前開始連電腦、電視、手機都在淘寶買。電腦自己在網上查好配置,一件件買回來自己動手組裝。為了能躺在床上看美劇、刷網頁,她給家里每個房間都配了電視和主機,wifi也是自己弄的,比我熟練多了。她每年拉著我爸進行一次國外旅行,自己沒事也會在周圍城市逛逛。
我媽快60歲了,字典里從來沒有“無聊”這個詞。她看最新的美劇,刷最新的資訊,用最新的電子產品,大量閱讀,緊跟時代,從未停止學習。
她永遠大我30歲,永遠比我走得更快更遠。我可能終此一生都無法望其項背,惟愿30年后,能有她一半的閱讀量、學習力和好奇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