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羅列一下,這么多年來,我堅持下來并且感到挺自豪的一些事情。
1、寫日記。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現在,寫了十幾本日記本,2013年之前還比較穩定,每天或每周都會寫,現在算月記了,不過一直在豆瓣上寫日記。
2、自考。大學的時候自考廣告學,堅持了兩年半,通過自學考過了13門課程,順利通過答辯拿到了學位。
3、記賬。大一的時候開始記賬,記了四年,然后停了,去年年底又開始記賬。
4、慢跑。10年秋天開始跑步到現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因為空氣質量不好,也因為對跑步有一絲厭倦了,斷斷續續地跑,不是很有規律。
5、自由職業。從2012年9月份辭職,開始在家自由職業到現在,生活過得還不錯,寫書,寫書評,接受心理咨詢師的培訓課程,每周上課,搞鸚鵡螺心理成長團體,做心理咨詢……
堅持做這些事情使我受益匪淺,比如寫日記多年讓我擁有寫作的能力(盡管一直以來并不出色);記賬多年讓我學會合理消費,懂得開源節流的重要性;慢跑多年讓我身體更健康,情緒更穩定;自由職業讓我學會更好地自我管理。堅持做這些事情帶給我的東西顯然遠遠不止這些,除了這些習慣本身帶來的好處外,還有內在的改變,思維方式、自我認知的改變,乃至靈魂的改變。
寫日記這個習慣最初給我帶來的好處只是自我情緒釋放的工具。煩悶、委屈、難過的時候,把這些壞情緒寫下來感覺痛苦就減半了。后來慢慢有了一點自我激勵的作用。低谷的時候安慰激勵自己,懶散的時候鞭撻自己。再后來就是自我觀察與自省。寫日記可以讓我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和自己開展對話,不斷了解和認識自己。自省對每一個人都重要,《論語》說:“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勸學》里也有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自省是為了能夠完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寫日記就是很好的自省方式,它幫助我懂得反思自己,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寫日記還讓我養成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習慣。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采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視角來講述,感受和結果也完全不同,這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具有同理心,能夠更好地理解別人。
我參加過兩次高考,兩次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考慮焦慮、突發特殊情況、遇上洪澇災害)高考失利,沒有考出原本能取得的分數,這兩次的失敗對我的打擊相當大,不僅讓我情緒抑郁,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是不是腦子很笨,人有毛病,也一度讓我對自己完全喪失自信。然后一邊讀著大專,一邊堅持自考,一個人選擇學校、報名、買書、看書、去考試、然后一門一門地通過,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我的自信心一點點的恢復,看到:哦,原來我能行。在自考的過程中,我不是單單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真的在認真學習那些書本上的知識,看廣告學、社會學、傳播學、美學的書,自己還會去圖書館找相關的學習資料。記得當時一起參加自考的同學有很多,但堅持自考兩年半后,我成了年級里唯一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試并拿到學位的學生,這不僅極大地增強了我的自信心,感覺重新拾起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力,也因為兩年半的訓練,我擁有了自學的能力,養成了自學的習慣。
有一個學長,從小說話就容易害羞,為人比較木訥。畢業參加工作后,每天上班的路上要花一個小時,他利用坐地鐵的時間看書,來回一天居然能看四五十頁書,一個月他就能看四五本,如此堅持了兩三年后,他就看了近兩百本書,連他自己都驚嘆不已,同時從這些書中獲得了很多的智慧,人也變得自信、健談和有趣起來。
還有一個做HR的朋友,一直想要早起卻始終無法做到,工作日的時候睡到8點鐘,連早餐都沒空吃,匆匆忙忙就趕去單位,休息日的時候,更是睡到日曬三竿才起床。他采用了很多方法讓自己養成早起的習慣,定兩三個鬧鐘,早起在家做早餐,早起去家附近的籃球場打籃球……這些方法都失敗了。最后他采用了一個方法,醒來以后,做一組鍛煉動作:15個仰臥起坐、15個俯臥撐,15個深蹲,整個過程不足十分鐘,然后再去洗漱,吃早飯,開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后來,他養成了這一獨特的早起習慣,至今多年,從中受益良多。他跟我說:“這個習慣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我變得更有精神、更有效率,生活也更積極,更有規律,好像內在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現在假如有一天我沒有這樣做,總覺得渾身不舒服。”
為什么他能夠堅持做到早起呢?是因為他采用了一個很簡單很適合自己的方法嗎?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堅持運用這一方法,我這樣講聽起來似乎有點繞,因為堅持所以堅持。他沒有因這個方法太過簡單而看不起并放棄,也沒有再更換其他的方法,而是不斷地重復使用這一方法。現在很多人在減肥,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但是真正減肥成功的人并不多,是因為他們的方法不對嗎?不是的,只是他們沒有堅持。今天采用節食法餓兩頓,明天繼續大吃大喝。今天采用鍛煉法,在跑步機上跑了一兩小時,明天繼續坐著一動不動。其實只要堅持,很多減肥方法都會有效,無論那個方法多么簡單,比如每天走路一萬步,每天晚餐不吃,每天只做15個仰臥起坐、15個俯臥撐,15個深蹲……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下去本身就是奇跡。因為不是所有減肥的人都能創造奇跡,所以也不是所有減肥的人都能成功。
根據個人的觀察,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我們的行為似乎遵循“馬太效應”(《新約·馬太福音》“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有朋友跟我講他一個大學同學的事情。他們的學校是很普通的本科,這個同學在大學里跟大多數男生一樣,打游戲,追女生,踢足球,跟室友一起喝酒,吹牛,反正就是各種玩樂,學習的事情很不上心。當要考四級的時候,他什么事情都不做了,一心準備考試,天天去圖書館學習,堅持了好幾個月,四級考了五百多分。考完他還是跟之前一樣,天天玩樂。但是似乎有什么東西在暗暗地發生改變。他后來準備考英語六級,如法炮制,他的英語六級也考過了。后來他又考上了很好大學的研究生,然后一邊讀研一邊還跑起了馬拉松。
在最初的時候,一個人如果干一件事情能夠堅持下來,那他能堅持下來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并且他越來越容易堅持,“堅持”成了他的行為模式,最后“堅持”成了他的品格。同樣的,在最初的時候,一個人如果干一件事不能夠堅持下來,他干其他的事情極有可能也難以堅持,最后變成干什么事情都無法堅持。就像信中的你一樣,半途而廢似乎成為了你的行為模式,一種可怕的循環,難以打破。
一個行為重復以后會成為習慣,長久的習慣會影響人格,不同的人格就塑造出不同的命運。一個好的行為若堅持成了一個好習慣后,接著這個習慣就會派生出更多的東西,主動、自信、自律、堅韌、責任感……這些好的品格最后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毛姆曾說過一句話: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我的理解是任何一件小事,哪怕是簡單的、重復性的行為,都會在其重復的過程里,生出一種樂趣和意志,自我蛻變成為一種哲學。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的前言中也講到這句話。他很贊同這一觀點:“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某種類似觀念的東西來。”思維會改變行為,同樣的行為也會改變思維,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靈魂結構。寫日記也好,每天鍛煉十分鐘也罷,無論多么微小的事情,只要日日堅持,最后都會把你帶到一個更不一樣的天地,讓你看到一個從未想象過的更好的自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