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最初的夢想嗎?
作者:亓言
1
前不久,我經歷了一段彷徨迷惘的日子,看見周圍的朋友同事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雖然精疲力盡,但充滿奔頭和熱情,低頭看看自己,畢業多年,卻還沒有什么能夠拿出手的成績。
讓一向沒心沒肺地宣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我,突然迷途知返的契機,是看到大學同學陳晨的近況。
陳晨和我雖然畢業后各分東西,但這幾年來她的朋友圈內容之豐富總是令我瞠目結舌。最令我感到詫異的是,身為外企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在職研究生,她在業余時間竟然和有著共同志向的朋友一起參加了一個業余話劇團。
據我所知,她的工作可是一點都不輕松,不僅業務量非常大,還偶爾需要天南地北地實地考察。我不知道她是憑借什么樣的毅力,堅持了半年的業余話劇排練,并且還在幾個月前成功地演出了。
演出結束后,她作為話劇第一女主角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艱苦的排練過程和收獲掌聲的喜悅——她說,從小時候父母帶她去看第一場話劇起,“能夠在舞臺上表演”這個夢想就在她心底里扎下了根,如今終于能實現了,千言萬語描述不出她打心眼里的開心。
上大學時,當女生們圍坐在一起聊到對未來的憧憬時,陳晨總會談起她的表演夢。而大家的反應也是從一開始的不可思議,到后來對她的夢想評頭論足,到后來的不斷向她提醒和強調現在所學的專業和夢想相差甚遠,再到最后的不再做任何評論。陳晨一直沒有太多的反駁,默默地把這個想法留在心里。
而如今,當我們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忘記了大學時的憧憬,只有陳晨一個人,在努力地不去忘記自己的夢想。也只有她,明明知道這個夢想實現起來有多么困難,可依舊不畏懼辛苦和周遭的眼神,認定自己的夢想,并且去實現。
2
知道了陳晨的近況,我這才好好審視了我周邊的人。其實我身邊有許多并不避諱談及夢想的人,他們中有的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后為了“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深造金融相關專業碩士;有為了“成功升職”,連續考了三次在職研究生沒考上仍繼續考的“釘子戶”;甚至還有為了“未來想出國定居”,業余學習法語的同時還學習日語的。
我們常常會覺得很多事情不可能會發生,那是因為這些事要是讓我們自己來做,我們沒有信心能夠做到。可是和陳晨一樣的人真真實實地存在于我們身邊,告訴我們,我們曾經的想法是多么狹隘,并且,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尊重,被珍惜。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已經成了好多人被問到“夢想”這個詞時用來終結或者搪塞話題的至理名言。
很多時候,當我們被迫面對“夢想”這個好似太龐大太遙不可及的詞匯時,第一個反應都是抗拒。
為什么會這樣呢?
是因為想把自己的夢想好好珍藏、待到全部實現后再公之于眾?是因為還沒有為自己的夢想做出驕人的成績來?還是因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付出的努力不足與外人道?
3
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里有句臺詞——“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分別”。
夢想其實不是一個龐大而遙不可及的命題,它來自于我們的生活,脫胎于我們的經歷,在多種多樣的思維碰撞中形成和重塑,就看我們敢不敢去追求。
孩提時,當被問到夢想時脫口而出的答案,現在的你,還記得嗎?
經年累月,我們一直在既定的跑道上努力地追趕,每到達一個里程碑之后,就是滿滿的空虛和迷惘——“我是誰?”“這是我該走的路嗎?”“這是我想走的路嗎?”可還來不及細想,出發的號角就響起了,我們繼續埋頭去走那條大多數人行走的路,那條最安全的路,過著和大部分人一樣的人生。
那些少時被時常提起的夢想,就成了水中花鏡中月,越來越縹緲,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其實,是我們自己畫地為牢,自以為一定會處處受限,于是便放棄了許多夢想。
殊不知,最初的夢想會一直在你心房的一側隱隱發光。它一直都在,等你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