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說,她在生活中,快樂與煩惱非常易受外界環境左右。常常表現喜怒無常,搞得別人束手無策,別人只好對她避而遠之。結果使她的心情很壓抑、沉重,更加苦惱、煩躁。她十分想得到幫助。
其實,她的苦惱仍需她自己解決。她的問題癥結就在于她的認知評價系統如何對外界刺激應答和選擇。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學者向南隱問禪學,南隱以茶相待,他將茶水倒入杯中,茶滿了,但他還是繼續地倒,學者說:“師傅,茶已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師傅說:“您就像這茶杯一樣,里面裝滿了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您若是不首先把您自己的杯于倒空,叫我如何對您說禪,只有心虛才能容道。”可見,您如果心中有自己的成見,認為人們不可能征服煩惱,那么,就聽不見別人的箴言了。
人,一旦降臨這個世界,便陷入動蕩不定的境遇之中,悲哀、憤怒、憂慮、愧疚和煩惱可能會不間斷地困擾著每個人,給人們的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鎖。面對現實的挑戰,您能抵御消極情緒的襲擊嗎?您能征服煩惱嗎?您能夠主宰自己嗎?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您相信: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您的認知評價系統。
人們往往錯誤地認為,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取決于外界刺激的大小,刺激大,煩惱大。刺激小,煩惱小。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這中間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您自己頭腦的加工。例如,面對火車晚點這一不良刺激,有的人大發雷霆,急得團團轉,焦躁上火;有的人到服務部買點東西吃,坦然等待,有的人坐在候車室給朋友寫封信,充分利用時間。很明顯,這三種不同的反應,絕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大小決定的,而是由他們對同一刺激的不同態度決定的?;疖囃睃c絕不會因為你大發雷霆而改變。可見,僅僅是環境并不能使我們快樂或不快樂,而是我們對外界環境刺激反應的選擇。
也就是說,事件本身沒有壓力它們是否使我們感到緊張、有壓力在于我們以什么樣的思考方式和方法看待它們。玩環滑車道,對一些人來說,是痛苦,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令人快樂的刺激。如果您選擇悲傷的事,渾身會充滿凄涼的感覺;如果您選擇恐懼的事,您會感到毛骨悚然,渾身冒冷汗;如果您選擇生病的事情來思考,自然會愁容滿面:如果您選擇令人喜說的事情來思考,定是眉飛色舞;如果您毫無信心,失敗會接踵而來……總之,我們必須運用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利。作為自己生活的“總統”,你每天、每個小時都可作出自由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能頂得住災難和煩惱。
朋友,請你記?。?a href="http://www.cdkhsjzp.com/huati/shengmi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生命的征途,挫折、憂慮和煩惱,還有悔恨和哀傷,有時會把我們引上絕望。但是,我們不必沮喪,不必退卻,可以換上嶄新的思想,來把歡樂的鐘聲再—次敲響。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