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蘋果iPod成功秘訣:機遇、創新不可缺
早些年蘋果推出高端Mac計算機,由于用戶對Mac全新平臺不適應導致市場局面一直打不開,蘋果的知名度也一直不夠響亮。直到幾年前適逢便攜式播放器和網上在線音樂產業處于萌芽待發的時候,蘋果一舉推出音樂播放器iPod,一炮打響,咸魚大翻身。
幾年來,蘋果在便攜式播放器市場一路領先,不同價位、不同配置、不同存儲容量的產品層出不窮,通過不斷添加最新元素到iPod產品中,2004年Q4的市場占有率到達60%。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家MP3播放器生產商能夠挑戰蘋果的霸主地位。蘋果銳意改革和不斷創新,已經把iPod和“蘋果”品牌捆綁在一起了。
事實上,挖掘蘋果成功的秘訣,原因有兩點:一是創新,iPod具有蘋果公司產品一脈相傳的靈感和風格;二是合適的載體和準確的進入市場時機,蘋果在最適當的時候以iTunes形式進入在線音樂領域不得不讓人嘆服。所以,即使其他消費電子廠商,例如索尼、創新、Rio等具有比蘋果更多的資源,但市場份額始終不能與蘋果抗衡,原因很簡單,就是缺乏時機和創新。
很多人甚至包括蘋果本身可能都對iPod為什么會那么受歡迎感到疑惑。下面,我們就從蘋果的對手——其他消費電子廠商的舉措來做比較分析,或許能夠從中窺見一些蛛絲馬跡。
蘋果僅僅憑借iPod一個產品就占據了60%的市場,但索尼和創新卻在不恰當的時期同時推出四款產品,甚至一些是閃存播放器。我們知道,盡管要拿兩種不同生產線的產品相互競爭,甚至希望某種產品獲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是比較困難的。但一般來說,硬盤式播放器相對較昂貴,更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閃存式播放器。
全球最大系統集成商之一的戴爾也曾經力推過Jukebox,但最終還是無疾而終。原因是Jukebox不夠iPod制作精致,而且給消費者帶來的沖擊力也不夠大。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