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功帶來快速折舊。
證嚴法師以"凡事要趕不要急"來勉勵別人,"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急"則很可能造成錯亂及麻煩。
以前我干事老是趕趕趕,連三趕,急得不得了,工作也許做出來了,然則品德卻不一定好,甚至因為心里著急,經常事必躬親,弄得人仰馬翻,相對別人的壓力也增大了。
現在有很多的書,是教人若何治理時間、治理效率,而我想真正需要治理的應該是自己的心。
快速的干事確實是完成工作的重要,不過"快"、"趕"、"急"在字義上所代表的意義,都是愿望能把工作盡快完成,臺灣有句俗諺就是"吃緊弄破碗",真實含義是越是重要越是想快,工作反而弄得更糟。越是重要的時刻你可能必須放慢腳步,看看周圍的情況,再來決定是否要持續完成工作。
有人愿望自己在很年輕的時刻就能成功,并以時間來換取空間,讓自己能與時間拔河,并急著求取更高的效率及收受接收,這樣的后果往往是讓自己更快速的折舊。一小我能否把工作做好,有三個身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工作為什么會失敗,可能就是個中的一個身分不成立就無法成功,所謂"人緣不具足"也是這個事理。
有時"一動不如一靜","動"是耗掉能量,"靜"是一種儲存,動得越多并不見得表示會獲得越多,假如能集中精神、精力在一件事上,反而比你做十件事來得有效率。當然,在有點壓力的情況下,可能可以贊助自己盡快殺青目標,然則促忙忙做的工作,就輕易有漏掉及遺憾的地方,不如學會在重要中放松,反而讓工作更能圓滿殺青。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