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營企業家,他從來不向銀行貸款,也不向職工集資,每當資金發生困難的時候,他寧可停工或者減少生產量。
其實,像他這樣的企業,只要開口,銀行就會把大量的錢投到他的企業中,但他堅持不貸一分錢,死死守著自己的底線。
有一次,我提了這個問題,他卻講了一個故事。
三十多年前,村里放電影,聚集了許多人。他個子矮,站在人墻外面根本看不到。但電影已經開演了,他焦急萬分。黑暗中,他發現了一垛墻,墻是磚疊起來的。他試著扒下一塊磚,很松,于是,他不停地扒,終于在地上墊起一個高高的平臺,他站在那些墊腳石上,終于看到了電影。
電影結束了,人群散去。當人流經過那垛墻時,突然發生了擁擠,“轟”的一聲,那垛墻突然倒了。
人沒傷著,但一位孤寡老人從此沒有了家。
企業家說,我不愿意貸款的原因就在這里。貸款是一種墊腳石,它堆得越高,站在上面就越危險,給別人帶來的危害就越大。我希望雙腳站在平平實實的地上,那樣才安心。
在經濟規律中,像他這樣的企業家是成不了大氣候的,這些年,許多企業在盛衰起伏,而他的工廠十幾年來一直不溫不火,永遠保持著常態,反倒成了當地一家無人不知的企業。
他至今沒有高檔小轎車,他的坐騎還是輛桑塔納,每天傍晚,他穿著布鞋,拎著籃子,出入菜市場。
許多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孩子,都喜歡到他的工廠工作,不少人認為,雖然他那里的工資低了些,但拿得很有盼頭。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