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乘晚班飛機抵達印度海得拉巴。下飛機后,我發現幾乎沒有出租車。過了—會兒我才搞清楚,當地的司機正在進行大罷工。我耐心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半小時過去,我連出租車的影子也沒看到。
正當我打算給朋友打電話時,身后飄過來一個沙啞的聲音:“先生。去哪兒?”一個四十歲左右、面帶微笑的男人朝我走來。“現在都在罷工,你打不到車的,我的車就在不遠處。”他熱情地遞過來一張名片,上面寫著他的英文名字羅摩、聯系信息及所在出租車公司等細節。
簡單的幾分鐘交流后,他的談話風格和流暢的英語讓我吃驚不小。我聽說過很多關于司機利用機場偏遠而宰客的故事;我也聽說過,一些司機善于花言巧語取悅乘客,從而狠撈一筆的舊聞。所以,有兩個選擇擺在我面前:信任他或者等朋友來接我。不知何故,我選擇了第一種。
事實證明,接下來的45分鐘談話十分有趣。
向目的地駛去的過程中,羅摩先生總是想辦法找話題聊。我盡量不加入討論,但是,羅摩先生的聊天興致,讓我越發感到好奇。
“你有英文碩士學位?”我好奇他的英語說得如此好。
“是的,坐監獄時修完的學位。”我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好。沉默片刻后,羅摩說:“我被指控謀殺罪,入獄五年。當時海得拉巴發生暴亂,死了人,我被警察抓去。我失去了家庭。那時我才20歲,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
“那么,之后發生了什么?”我問道。
羅摩笑著說:“我保持積極的態度,在獄中完成學業。”
“那你為什么要殺人?”我繼續問。
“我沒有,我是無辜的。”他平靜地說。
“什么?”我徹底驚呆了。
又是一段時間的沉默,羅摩說:“當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告訴我,每天清晨起來我都有一個選擇,決定當天發生的事情是好是壞。每當壞事發生時,可以選擇成為受害者,或者從中學習到什么,我選擇后者;每當有人向我抱怨時,我可以選擇接受抱怨,或者指出事情積極的一面,我選擇后者。”
“是的,道理沒錯,但是做到并不容易呀。在一定情況下,比如你無辜被逮捕,這怎么能夠讓人忍受呢?”我有些替他鳴不平。
羅摩說:“生活中,很多事情會砸到你頭上,反過來,你也可以有力地回擊,決定事情的發展方向。你遭遇的每個狀況都是一道選擇題,你可以選擇自己如何反應,如何不讓別人影響你的情緒。不管怎樣,你的選擇決定了你日后的生活方式。如今我出獄了,依然過著美好的生活,組建了美滿的家庭。”
快要到達目的地時。羅摩先生留下最后一句話:“當我們作出的選擇是遵從內心的想法,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時,做選擇就會容易一些。”
如今,仔細想想以前的時光,我才恍然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被卡在進退兩難的境地,必須作出一個選擇。一條路是輕便的小徑,路上長滿鮮花以及矮灌木,很容易越過,最終到達的卻是個死胡同。另一條路或許非常漫長,而且中途地勢復雜,幾乎難以通過,然而終點卻是一片廣闊的果園和花園。當然,你選擇了哪條路,就選擇了哪種結果。人生這場戲的最終結局,就是這樣一個個選擇疊加起來的總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