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幾個勵志的小故事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正能量,開啟美好的一天吧。小編為大家力薦了早晨勵志經典的小故事,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早晨勵志小故事篇1:你寧愿早挨打還是晚挨打
斯皮爾伯格是個孤兒,被送到一個孤兒院。這個孤兒院有一個規定:這里的每個孩子每天都要受到一次體罰,這沒有選擇,但可以選擇什么時候挨打——早晨起床之后、中午或晚上睡覺之前。
所有的孩子都選擇把挨打的時間盡量往后拖,最后拖到晚上睡覺之前。只有一個孩子,選擇在早晨起床后挨打。這個人就是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的想法是,反正這頓打是免不了的,那么,晚挨打不如早挨打。早晨挨過打了,就不用擔心了,他就可以輕松度過一天中的剩余時光。而那些一直把挨打的時間往后拖的孩子,從早晨起床就在擔心挨打,一天沒有過好,到了晚上,這頓打還是躲不過去。
我不知道斯皮爾伯格后來是怎樣看待生活的,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折射出一種人生態度,選擇是一種能力。
受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就跟被送到那個孤兒院里去的孩子們一樣,只要我們進入了人生,這就成了無法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不受苦,我們只能選擇受苦的態度,是逃避,還是面對。
人性有一種本能,就是逃避。即使受苦不可避免,還是想盡量往后拖,反而讓生活中可以享受的部分也滲透了擔憂。但人性里還有一種直面的趨向,它讓人的眼光可以越過受苦的遮蔽,為自己開拓出更大的空間去成長。這樣的人總會選擇用更成熟的方式應對人生之苦。
這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基于對人生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生活是艱難的,人生不免有痛苦。另一種理解是,生活是容易的,人生必須快樂。抱著前一種人生觀的人,對生活有真實的理解,對人生也做好了準備,愿意并且能夠承受生活的艱難,并在受苦中盡量創造快樂和意義。抱有后一種人生觀的人,在遇到人生的艱難挫折時,會拒不接受,他們抱怨、躲避,卻躲不掉,反而讓自己生活得很不快樂,也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有一些強求在生活中必須每時每刻都快樂的人,發展出了心理癥狀。
受苦是一樣的,但受苦的意義有所不同。這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態度,在很小的年齡就會顯露出來。在孤兒院的那群孩子中,斯皮爾伯格顯露出他的成熟來。也正是基于此,他選擇了一個更為成熟而豐滿的人生。
早晨勵志小故事篇2:下定決心做某事,一定要立即行動
在一個深深的鼠洞里,一個老鼠家族正在召開會議,會議的中心是怎樣在覓食的時候及時發現那只喜歡搞突襲的黑貓。不一會兒,一只小老鼠想出一個好辦法——在黑貓的脖子上掛一只鈴鐺。話一說完,大家齊聲說好,但接下來卻都沉默了,因為沒有哪一只老鼠敢去掛這只鈴鐺。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浮現出一個念頭:與行動相比,有時候,幻想或想象其實是一件再舒服不過的事——它沒有風險,無需膽量,不受約束。你想嘗試冬泳,便可以盡情地想象著數九寒天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游弋的豪邁;你想嘗試彈琴,便可以盡情想象自己在高高的舞臺上悠然地表演;你想學習一門外語,于是跑到書店買了一大堆復習資料,還把決心下了又下:每天至少要保證一小時的學習時間。在你的頭腦中,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切實可行,不過,當熱情漸漸冷卻后,你卻沒有勇氣跳人冰水中;你卻不能忍受日復一日練琴的單調和枯燥;你卻不能放棄每天的休閑時間埋頭苦學。全部美好的幻想和想象都變成了一紙空文。
幾年前,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想畫一幅以某歷史事件為主題的畫,這個歷史事件在其他畫作中鮮有表現,場景又極生動,形象,畫出來一定很富感染力。這位畫家翻閱了大量歷史書籍,對事件的各種細節已了然于胸,加上他畫技高超,若完成這幅畫肯定能為他贏得巨大的聲譽。一年以后,有人無意間提到那幅畫,誰知畫家根本就沒動筆!他猶豫著想找理由解釋,最后終于說還是太忙了,有許多事情要做,根本沒時間畫這幅畫。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對人生有著種種設想與規劃,有著十分美好的理想與愿望,可就是不用實際行動來實現它,這樣一來,即使構想出再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老鼠沒有行動,是因為恐懼,我們沒有行動,是因為什么呢?不要找任何借口來回答這個問題,任何借口都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應該隨時告誡自己:下定決心做某件事的時候,一定要立即行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牢牢記住,上天不會因為你美好的想法而送你一個美好的前程。那么,為什么還不行動。
早晨勵志小故事篇3:堅持是成功前的狀態
曾經有學生問過蘇格拉底,要怎樣才能和他一樣擁有精深的學問。
蘇格拉底聽完并未明確作答,只是說道:“現在我們只學一件最容易的是,把你們的胳膊往前甩,然后在盡力往后甩。從今開始,每天做300次,你們能做到嗎?”
學什么毫不猶豫的答道:“這又什么難的,肯定能做到”。
數月后,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人堅持做下來了?”有九成的人驕傲地舉起了手。
一年后,蘇格拉底再次發問:“請問現在還有誰在堅持做那個簡單的甩手動作?”。
此時,只有一個人舉起了右手,他便是后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請好好想想,那些最枯燥簡單的事情你能一直堅持做下去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