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名人勵志的故事都是非常的時候用來給我們自勉的。下面是勵志人生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勵志類的名人故事,供大家參閱!
關于勵志類的名人故事:柴內豐樂觀的一生
她出生于1920xx年的木縣,父母做大米生意,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20歲以后,她認識了一個男人,結婚半年發現對方是個無賴后選擇離婚。她33歲時遇到一個廚師,重新迸發出愛情的火花,再次結婚后開始一段溫馨和溫暖的俗世生活。后來丈夫死了,她獨居。
年輕時,她就喜歡文學,愛好閱讀。五六十歲時,又愛上了舞蹈。閱讀滿足了她精神的需求,獨居也成了享受。舞蹈讓她有了健康的身體,年齡僅是數字。她愛美,一個人的生活,也要過得有聲有色。鏡子和口紅時刻放在身邊,即使不出門,早晨也要化個淡淡的妝。
92歲時,她跳舞扭傷了腰。兒子看她心情特別郁悶,就讓她寫詩。因為她年輕時就夢想著寫詩,兒子的建議給了她很大的鼓勵。當她看到自己的詩歌在報刊上發表時,格外高興,同時也給了她繼續寫詩的動力。她不停地寫,也不停地發。
20xx年秋天,98歲的她出版了處女詩集《別灰心》,當年銷量就超過150萬冊,并進入日本20xx年度暢銷書籍前十名。要知道日本的詩歌書籍印量很小,一般只印幾百本,她創造了日本詩歌書籍出版的“神話”。
她的詩歌以情愛、夢想和希望為題材,像陽光一樣溫暖。她快樂地寫詩,連詩歌都充滿了激情。《產經新聞》“朝之詩”專欄編輯在《不灰心》序言中說:“只要看到柴田婆婆的詩,我就仿佛感受到一絲清爽的風吹拂臉龐。”她的詩歌達到一個高度,生活和生命的高度。
20xx年初,她出版了第二本詩集《百歲》,已經售出了幾十萬冊。當記者問她,你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百歲了嗎?她開玩笑說:“寫詩時沒有在意自己的年齡。看到寫好的書,才知道自己已經100歲了。”
她就是這樣樂觀。一個人寂寞地生活二十多年,耳聞目睹了人間的許多悲喜劇,并眼睜睜看著自己接近死亡,100歲的她依舊充滿希望,對自己說:喂/說什么不幸/有什么好嘆氣的呢/陽光和微風從不曾偏心/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做夢/我也有過/傷心的事情/但活著真開心/你也別灰心。
她就是柴內豐,一位日本的平常老婆婆。因為有寫詩的夢想,90歲之前,她默默無聞,90歲之后,一舉成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關于勵志類的名人故事:缺邊的牡丹
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興地掛在客廳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樣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讓我們凡事多往好處想,以致少生煩惱、苦惱,而多有喜樂、平安。兩人同時望向窗外,一人看到星星,一人看到污泥。
關于勵志類的名人故事:善意的批評
真正的批評是甜的,就像加了糖的咖啡,更容易讓人接受。
在美國田納西州,有這樣一個黑人男孩。由于父親酗酒無度,導致父母感情不和,于是,幼時的他就變成了一個無人看管的“野孩子”。雖然他上了中學,卻不學無術,整天和街面上一些小痞子胡混,甚至還差點誤入了黑社會。
那年男孩12歲。在學校里,他整天打架,砸玻璃,欺負女孩子……他成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于是,許多老師想方設法地懲罰他,讓他面壁、抄課文、記過處分等等,但是,結果不但于事無補,反倒越來越厲害。
有一天早上,上課鈴響后,老師還沒有來,同學們都陸續來到自己的座位上準備入座。正在這時,調皮的他偷偷把一個女孩的凳子抽掉,讓那個女孩坐了個空,然后他拔腿就跑。沒想到,他正撞在前來上課的凱瑟林老師身上,跌倒在地的女孩子捂著流血的傷口,哭著向老師告狀——這個惡作劇的制造者。
看到女孩的腿流血了,他愣在那里,也被嚇傻了,心里忐忑不安地琢磨著:這下可完了,不知道老師又要怎樣懲罰我。他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做好了接受懲罰的準備。沒有想到凱瑟林老師給女孩包扎好了傷日,就笑著走到了男孩跟前說:“聽說你很會演戲,那么,既然你犯了錯誤,我就罰你演一場戲來給大家道歉吧。”
男孩將信將疑地給大家演起了他在劇場里看到的段子,他演得很成功,也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就連那個被他欺負的女孩,此刻也開心地原諒了他。而他自己,卻哭得一塌糊涂。因為,自從他長這么大,還從沒有見過這么多人為他鼓掌;更沒有任何一位老師能像凱瑟林那樣,用演戲的方法來批評他。
后來,這位男孩不僅與同學們友好相處。而且也不再欺負別人。在凱瑟林老師的開導下,他還迷上了書本和電影,令人驚奇的是,他仿佛有著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
第二學期,在戲劇演出評比中,他的獨幕話劇在全州得了第一名,他也因此獲得了“最佳演員”的稱號。
再后來,經過自己的努力,他不僅進入了百老匯,還沖進了世界人的演藝夢工廠——好萊塢!如今,他已經70多歲了,但是他仍然堅持拍戲,而且他所飾演的角色。幾乎每次都能獲得奧斯卡獎項,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他就是美國著名的黑人演員——摩根·弗里曼。
每當弗里曼回憶起自己的少年生活時,總會感慨萬千地說:“幸虧我的老師凱瑟林當時用善意的批評方式感化了我,否則,真不敢想像我當今的樣子……”
真正的批評,能激發一個人靈魂深處的自省和自救,讓他在自我悔悟中得到升華。真正的批評是甜的,就像加了糖的咖啡,更容易讓人接受。
優秀的廚師在炸魚之前,都懂得要在魚肉的表面拌上一層面糊,這樣,魚才不至于被炸焦;批評一個人亦是如此,要先用他自己的優點把他保護起來,繼而,再指出他的不足,這樣的批評既容易奏效,又不會招致他的逆反心理,豈不是讓別人在接受的同時又嘗到了批評的甘甜?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