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一家醫院里,一位病人已經病入膏肓了,家人也很痛苦,但醫生感覺還有一線生機,他按平常的慣例詢問病人:
“先生,你想吃點什么嗎?”
病人搖了搖頭,默不作聲。
“那么,你有什么喜好嗎?”醫生想用心理療法進行治療。
但病人還是搖了搖頭。
醫生還不死心,“那你對工作、打球、喝酒甚至談情說愛都不喜歡嗎?”
病人這一次用極其微弱的聲音回答:“沒興趣。”
醫生還想繼續問下去,這時他兒子趕緊說,“醫生,他在身體好時也沒有什么愛好,更別說現在這樣了!”
醫生聽了之后,神情一下憂郁起來,嘆了一口氣,轉身走了出去。
兒子急忙追了出去,擔心地問:“醫生,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情況?”
醫生說,“我醫治過成千上萬個病人,但這個病人……我看是徹底沒有希望了,因為他是一個失去了一切欲望的人,這樣的人對生活沒有眷戀,也沒有信心活下去,所以并不是完全靠醫術就能治好他的病。”
醫生救人當然要歸功于其精湛的醫術,但也在于病人的求生欲望。
每天你都能選擇享受生命,也可以選擇憎恨它。真正屬于你的權利--沒人能控制或奪去--就是你的態度。如果能注意到這一點,生活便會輕松得多。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