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為人處世中,說話有技巧是最好不過了,如果你在這方面有所欠缺,那么,也不妨多思考,多學習一些優秀的人物他們是怎么說話的。勵志人生網的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分享為人處世說話有技巧的優秀案例兩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案例一 “誰說我們分二層含二心”
1940年秋的一天,在海安韓府的客廳里,愛國老人韓紫石接待了新四軍司令員陳毅。當時,反共老手、江蘇省政府主席兼蘇魯戰區司令韓德勤正在制造摩擦,不斷向新四軍挑釁。韓紫石老人對*的統一戰線政策,對新四軍能否不計前嫌,與國民*真誠合作,共同抗日,尚有懷疑。
談笑間,他念出一個上聯試探陳毅:“陳韓陳韓,分二層(陳)含(韓)二心。”
陳毅仰天大笑,朗聲答道:“誰說我們分二層含二心?我陳毅不僅對你韓紫石老人是一層一心,對他韓德勤那個韓也是一層一心。”
接著,陳毅隨口對出下聯:“國共國共,同一國共一天。”
韓紫石老人聽罷,心頭暗喜,對陳毅同志的寬廣胸懷和雄才大略深為敬佩,當即書贈對聯一副:“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萬里膽包身。”
后來,韓紫石老人與我*精誠合作,為抗日做了許多工作。
【感悟】
一席成功的笑談,需以淵博的學識為基礎。如果連韓紫石老人的上聯都聽不懂,談話又怎能繼續下去呢?聽懂了,對不工整中肯的下聯,也難以使韓紫石老人“深為敬佩”。
案例二 “您在醫院住多久了”
中央電視臺一位著名主持人,有一次去某精神病醫院采訪一位女患者。
編輯的采訪提綱中原先擬好的問題是:“你什么時候得的精神病?”這位主持人感到這話過于刺激患者,就改用委婉親切的問法:“您在醫院住多久了?”“住院前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呢?”幾句和藹可親婉轉溫和的問話,一下子縮短了交談雙方的距離,那位原是小學教師的患者感到來訪者親切可信,回答問題時也顯得自然懇切。
她說:“最近,我快出院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學生們。我真想快一點治好病,能為教育孩子貢獻我一份力量。”語言誠懇感人,談得十分投機。
主持人馬上接著說:“您很快就要出院了,真為您高興。今天咱們這段談話已經錄了像,過幾天在電視里播放,我想您的學生看到您的身體恢復了健康,也一定會很高興的。”
【感悟】
要讓人挑不出毛病,就要把話說得滴水不漏。這不僅要注意遣詞造句,更要注意分析在不同的語境,和不同的人交流所產生的效果。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