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富翁之一克里蒙斯通,美國聯(lián)合保險公司董事長,他認為自己最有價值的品格是“積極的人生觀”。他生于1902年,童年時家在芝加哥南區(qū)。為了賣報紙,他多次被餐館的老板趕出來,但還是一再溜回去。顧客們見他如此頑強,便勸餐館的人腳下留情,不要再踢他出去,于是他忍著痛,賣掉報紙,掙了不少錢。這事令他深思:“我哪一點做對了?”“哪一點做錯了?”“下次我該怎樣處理同樣的情形呢?”
此后,他一生中都在這樣問自己。期通很小時父親就去世了,扶養(yǎng)他長大的母親對他個性的形成影響很深。他母親幾年里替別人縫衣服存了一點錢,在斯通十幾歲時母親用這點錢在底特律開了一個小的保險經(jīng)紀社,替美國傷損保險公司推銷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十六歲的期通在暑假里向母親學習推銷。當母親指導他走進一棟大樓怎樣操作后,也許是已進入青春期的他更在乎面子的原因,當年賣報紙的厄運又躍上心頭,他望著那棟樓開始發(fā)憷。
但他沒有退卻,而是一面發(fā)抖,一面默念自己的座右銘:“如果你做了,沒有損失,還可能大有收獲,那就動手去做,馬上就做!”于是他行動起來,像當年被踢出餐館后再溜回去那樣壯起膽子走入大樓,走遍了所有的辦公室,結果只有兩人買了他的保險,但是在推銷的經(jīng)驗上收獲不小。經(jīng)過四年自我訓練和自我激勵,他取得了超乎尋常的成功。他的信條是:“如果你以堅決的、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艱難,你反而能從中找到益處!”銷售是否成功,決定于推銷員。而不是顧客。他總是從主觀上找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他走出辦公室,前往紐約州親自推銷。事實證實了他的見地。
在大恐慌最嚴重的時期,他的傷損保險成交份數(shù)竟與鼎盛期持平。他發(fā)現(xiàn)了在繁榮期被忽略了的推銷態(tài)度和方式問題。于是他開辟了有關PMA的推銷講座,并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到全國各分部與遇有困難的推銷員談話,同他們一起學習,探討推銷術。
1938年,已經(jīng)成為百萬富翁的斯通正準備自己組織保險公司,恰遇賓西法尼亞傷損公司停業(yè)待售,斯通看中了它的潛在價值——此公司仍持有三十五個州的營業(yè)執(zhí)照。第二天他找到這家公司的所有者——商業(yè)信托公司,說:“我要買你的保險公司。”“好的,一百六十萬美元,你有這么多錢嗎?”“沒有,但是我可以借到這筆錢。”“跟誰?”“跟你們。”經(jīng)過幾度唇舌交鋒,商業(yè)信托公司還是同意了。這就是克里蒙斯通王國的奠基石。
后來,斯通的公司發(fā)展到國外,1970年銷售額二點一三億美元。擁有五千名熟悉PMA的推銷員,其中有二十人是百萬富翁。
之后,他又涉足很多行業(yè)領域,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當克里蒙斯通以發(fā)展的眼光追究自己的品格時,赫然在腦的即是那種從不怠懈的人生態(tài)度,而這是從他媽媽那里學來的,是在他童年被踢出餐館時就已經(jīng)孕育了的。
【感悟】
在我們塑造自己的個性特質時,往往會屈從于權威、輿論或功利的意圖,而忽略了自己和環(huán)境的長遠需要,忽略了自我的天性基調,忽略了生活本身。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