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稱為“貴”,可見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稱之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自己”。古希臘人還把它奉為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征。可見,自知之明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重要。
自知之明,其實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有人說:“我就是自己,我對自己再熟悉不過了,怎么能說不認識、不了解自己呢?”此話詫異。有的人可以了解他人,了解環(huán)境,了解社會,甚至了解世界。就是不會太了解自己。有的人所謂了解自己了,其實多是看見了自己的優(yōu)點,而看不到缺點。可見,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難很難的。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年輕還是年老,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是極少數,而不能認識自己的人卻很多很多。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自認為什么都行,實則哪樣都拿不起來;有的人談起來頭頭是道,可做起事來常常束手無策,力不從心;有的人心懷鴻志,可真給了他施展的空間,卻往往不大如意,令人抱憾。有的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有的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有的人利令智昏,忘乎所以。這些人在生活中導致失敗的原因,往往是當事者沒有自知之明。既沒有發(fā)現客觀世界的奧秘,也沒有發(fā)現主觀世界的長短。歸根結底,還是他們不能了解自己。可惜他們并不知道這一點。往往慘痛的悲劇和沉重的代價就是這樣造成的。
有的人感到自己全身都是優(yōu)點,一輩子沒有半點錯誤。卻不知這就是最大的錯誤。他(她)做了什么錯事,在他(她)那都是對的。而且怕別人說他(她)的毛病。哪怕一點小毛病,別人指出時也會大發(fā)雷霆。而且變本加厲地去擴大這一毛病。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就像滿頭禿瘡的人,就怕別人摘他的帽子一樣,誰要敢摘他的帽子,他就會罵你八輩祖宗,和你拼命!其實,就是不摘帽子,別人也知道你是禿瘡。帽子是掩蓋不了你的缺陷的。這是自欺欺人。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能發(fā)現自己的缺點。既便發(fā)現了,也一味的掩飾,不敢面對。他們不能正確看待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深淺幾何,缺乏做人應有的自知之明。他們不知道,人非圣賢,豈能無過?人有錯誤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認錯誤、堅持錯誤、不改正錯誤。
人之不自知,就如“目不見睫”一樣。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百步之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須換一個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客觀地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包括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品質等進行自我評判。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要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自己該走什么樣的路,適合干什么,找準自己社會角度的定位。其次,要不斷完善自我,對別人指出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知道自己吃幾碗干飯,有幾許價值。
自知之明和自知不明,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是兩個結果。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飄飄然,忘乎所以,看不到問題,擺不正位置,找不準人生的支點,駕馭不好人生命運之舟。自知之明關鍵在“明”字上。對自己要明察秋毫。古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自知之明來源于自我修養(yǎng)和自我慎獨。因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那些自以為自己一貫正確,一點兒毛病也沒有,不能接受別人半點意見的人,不僅僅是沒有自身修養(yǎng)的問題,簡直就是一個胡攪蠻纏、拿不是當理說的混蛋!豈不知,好說自己長的便是短,自知自己短的才是長。
由于生物遺傳密碼的千差萬別,成就了每個人的優(yōu)點特長和缺點短處。后天教育與環(huán)境的差異更是造就了不同的志趣、性格和風采。人的出生和遺傳基因自己不能選擇,但你可以選擇后天的學習和修養(yǎng)。去掉虛榮心,去掉自以為是,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努力改造自己,是完全可以有自知之明的。要知道,自以為是者不是,自以為明者不明。只有先自明,然后才能明人。不要總顯示自己光輝的一面。流星一旦在燦爛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輝時,也就結束了自己的一切。自高必危,自滿必溢。自以為是,不能聽取他人意見者必被人群所拋棄。還是老老實實地反省自己為好。誠實的向自己展開自己才是人生的一道優(yōu)美風景線。“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