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yīng)該給予孩子的最重要的禮物就是“快樂”。快樂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使他們能夠以輕松的心情來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快樂的人比較能以理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美國兒童心理學(xué)家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注意培養(yǎng)孩子快樂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比如,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詢問孩子對快樂的體驗、感覺,問問孩子高興不高興,以及原因。比如出去玩的時候問孩子:“你今天玩得高興嗎?”父母也要經(jīng)常把自己的體驗告訴孩子,如:“你能幫媽媽做家務(wù),我很高興。”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著童真的想象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打雪仗、看螞蟻搬家——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我們不要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有機會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技能,展示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媽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在廚房做飯,也要滿足孩子的這個愿望,并適時地給予肯定:“你講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孩子能愿意和你分享他們喜歡的故事,對他們而言是多么地快樂。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zhuǎn)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zhì)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1.噓寒問暖的同時也要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學(xué)校”,這是一位父親的教子經(jīng),也是大部分父母認同的教育方法。這些父母認為,做一個好父母,就是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
由于父母沒通過培訓(xùn)便在父母這個“職位”上走馬上任,以致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例如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林女士的兒子在一所寄宿制學(xué)校讀初中,一個月回家一次。“我現(xiàn)在天天都在擔心他,一個人在外面有沒有吃飽穿暖?碰到什么困難沒有?”為此,林女士每天給兒子打一個電話。像這種情況在中國家庭并不少見。
【正面管教秘訣】
父母的這種教育方法有失偏頗,父母要明確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責(zé)任,你不是孩子的保姆,而是第一任啟蒙老師。因此,建議父母在噓寒問暖之外,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
2.矯正孩子的依賴心理
小善媽這個家庭主婦當?shù)每烧娌惠p松,每天下了班回家,要服侍年邁的公婆,打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還要照顧剛讀小學(xué)的兒子小善。每天下來,她都只有一個字來形容:累。特別是那寶貝兒子小善,已經(jīng)7歲了還什么都不會做,事無巨細都必定要她親力親為。
小善媽盡力事先替孩子做好一切,但偶有“疏忽”,就會被弄得手忙腳亂。昨天她加班回來已經(jīng)很晚,忘了把小善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今早小善醒來后就沖著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喊:“媽媽,今天穿哪件衣服?”“媽媽,穿哪條褲子?”“穿哪雙鞋?”“過來幫我系鞋帶。”……滿頭大汗的小善媽不禁感嘆:“唉,這孩子,怎么這么依賴大人,一點都長不大!”
【正面管教秘訣】
父母關(guān)心、愛護孩子絕不是錯,滿足孩子生理和心理正常發(fā)育的需求,也是父母的天職。但是,如果父母都像小善媽一樣,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大包大攬,不僅自己累得心煩,也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和頭腦,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依賴心理。
3.不要剝奪孩子的成長空間
南京某高校一位大一學(xué)生李康最近出現(xiàn)了嚴重的幻覺,只要靠近他嘴巴的東西,他都認為會被自己吃進肚子,包括杯子、煙頭、玻璃,甚至居住的大樓。
他也知道,這些都不太可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中國90%的父母屬于包辦型,這些父母的表現(xiàn)是對孩子生活上的一切大包大攬,小到吃飯穿衣大到選學(xué)校選專業(yè),父母都包辦,孩子只負責(zé)學(xué)習(xí)。
李康就是如此,他從小所有事情由父母包辦,他只負責(zé)學(xué)習(xí),進入大學(xué)后會覺得手足無措,他不懂如何與同學(xué)交往,因此害怕與同學(xué)交往,久而久之,他的潛意識里就產(chǎn)生一個錯覺,“只要我一張口,就有東西會跑到我嘴里。”
【正面管教秘訣】
父母包辦一切其實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性,從生活上的依賴,發(fā)展到學(xué)習(xí)上的依賴,再變成行為上的依賴,最后發(fā)展到思維上的依賴。所以請父母該放手時就放手吧!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