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是什么?——北京師范大學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八字校訓,概括了北京師范大學這所百年老校的育人宗旨。在校訓背后,無數前輩師長摒棄浮華、默默堅守的信念,正成為一代代師大學子孜孜以求的人生標桿。每到暑期,在北師大的校園都會碰到全國各地的老師和學生們,無論是來培訓,還是游覽,大家總少不了要在石碑前,端正地留下一張照片。石碑上,有啟功先生親筆題寫的北師大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1902年,在“辦理學堂,首重師范”的理念下,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師范館應運而生,開啟了中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先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選擇教育報國,就是意味著要選擇堅守、選擇等待、選擇默默無聞。
1997年,北師大95周年校慶征集校訓,年過八旬、在這所學校教了一輩子書的啟功先生提出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八字校訓入選。在解釋這八個字時,老先生曾經這樣說道:學識能否成為人師,并不是級別、職稱所能衡量或者代表的;而行為能否真正成為模范,也不是別人評選出來的,而是要隨時捫心自問,有沒有感到慚愧的思想行動。
六十多年來,北師大樸素而安靜的校園,先后培育出二十多萬名畢業生。前輩師長不求煊赫、但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人生信條,也激勵著后來的北師大學子,勵精圖治,默默耕耘在最平凡也最需要自己的土壤。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