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一個史上就業形勢最嚴峻的畢業季。然而,就在很多走出校園的大學生為一張來自職場的offer愁容滿面時,正在白城師范學院讀大二的張冰洋卻在忙著規劃自己名下的兩家公司如何取得更好的業績。在很多同學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創業奇才。
第一桶金
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時潛移默化的影響或許真的滲透到了張冰洋的骨子里。在老家公主嶺市上高中時,張冰洋跟很多同齡的男孩子一樣,喜歡“練武”。別人的樂趣在于玩,他玩著玩著玩出了商機。“我在學校組建了一個武術協會,一幫人跟著我練習雙截棍,他們委托我代買雙截棍。”張冰洋說,他沒好意思賺同學的錢,但賺錢的主意已經在腦子里生成。
高考結束后,張冰洋利用僅有的兩個月假期開辦了一個武術培訓班,印了宣傳單到處發,竟真的招來28個學生。除了學費,統一的著裝和雙截棍都帶著利潤。那個最輕松的暑假,他賺來一萬多元錢,被看作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
學校里的老板
在白城師范學院經管學院,張冰洋學的是市場營銷。“這個專業更注重實踐。”大一下半學期,張冰洋開始了他的實踐。
他留意到一種可以印上個性化照片的水杯,很受年輕人的追捧。張冰洋果斷出手,用第一桶金從網上購進杯子,又到北京采購印刷設備,學習印刷技術,成立了瀚海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張冰洋有他的賣杯子營銷策略,通過老師免費試用做推廣,通過校內QQ群打廣告,杯子的銷售業績果然不俗。
大二,張冰洋將工藝品銷售業務委托他人,自己持著“干股”開始二次創業,在校內開起一家快餐店。“房租、加盟費、裝修一共投入11萬元,效益還好,家里前期資助了7萬,現在已經還清。”這又是一次頗為成功的嘗試,讓22歲的張冰洋稍顯得意。
畢業后去“充電”
張冰洋說,他的錢包里有兩張卡,一張是父母供給的學費和每月一千元的生活費,另一張卡是工作收入。“客觀上說,其實不需要家里的生活費,但我跟父母溝通后一致認為,這是兩碼事,要分得清,他們以此給我創業的膽量,免除我的后顧之憂。”
2012年,張冰洋的工藝品公司獲得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獎勵,拿到1500元獎金。他準備畢業后做3至5年的上班族,在打工過程中學習企業的正規化運營知識,積累管理經驗。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