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現(xiàn)在可能不覺得,但讓自己脫離舒適區(qū)對個人成長大有幫助。當然,所有人都喜歡舒服的感覺,可長遠看來,不適感才是提升個人表現(xiàn)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增強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程式化的工作可能讓你感到安心,并且能夠掌控,而實際上,長期按既定程式工作會使你變得遲鈍。想想你生命中一次又一次按相同路線行駛的時候:經(jīng)歷過一定次數(shù)后,便開始虛度大部分時間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辦公室經(jīng)歷:上車后,幾乎不記得發(fā)生過什么事?
如果不走出舒適區(qū),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都在浪費生命。
而一旦你努力去嘗試新事物,或者讓新鮮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身體就會形成全新的神經(jīng)通路來點燃你創(chuàng)意的火花,提高你的記憶力。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向參與者展示圖片來測試他們的記憶力,這些圖片被分為陌生、熟悉、非常熟悉三個等級。當向參與者展示陌生圖片時,得出的結(jié)果最好;其次是熟悉的圖片。因此,盡管不斷重復有助于記憶,新信息的參與也很重要。
這就是你需要走出舒適區(qū)的原因所在。讓自己處于全新的陌生環(huán)境中會促使大腦的特定部位釋放多巴胺(一種使人興奮的天然化學物質(zhì))。這是“大腦興奮劑”,大腦的這一特定區(qū)域只有在你看見或經(jīng)歷全新的事物時,才會被激活。
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享受不舒服的感覺,挑戰(zhàn)就在于要熬過最初那段想要回到過去舒適生活的時間,然后你就能成長起來,從艱難中獲利。
不適管理四步驟
1、清晰的頭腦
當你對周圍情況感覺不適時,就像有只鼓在你腦袋里敲。這種情況下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所以需要清除掉這個噪音。清除噪音最好的方法因人而異,可以是閱讀,也可以是和老朋友暢談一番,還可以是冥想。
布朗大學的神經(jīng)科學家最近在2015年的研究中證實,“最佳注意力轉(zhuǎn)移法”的關(guān)鍵就是通過分散注意力,使其他事物占據(jù)你的大腦思維空間。想要徹底清除頭腦中的雜念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集中注意力,使思維變得清晰。一旦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大腦就會有意識地忽略其他事情。
也就是說,當你需要集中注意力,最小化不適程度的時候,真正需要做的只是清空大腦。將你頭腦中的想法寫在紙上,使其視覺化。這有助于減輕大腦負荷,清空思維。
2、明確不適原因
對于你來說,使自己感覺不適的原因可能非常明顯,沒能立即意識到的是,為什么你覺得自己就是那樣。什么情況使你產(chǎn)生了這種感覺?你是否害怕第一封推廣電子郵件就遭到拒絕?你是否在解說視頻(explainervideo)的鏡頭前覺得尷尬?你是否需要去迎合投資者,并忍受著冒充者綜合征(impostersyndrome)的痛苦?
我能保證,對于多數(shù)企業(yè)家來說,業(yè)務的拓展會成為他們的不適原因之一。改變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件困難的事,特別是在事業(yè)剛剛起步――正進入平穩(wěn)發(fā)展階段――突然需要改變的時候。
《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籍的作者RobertKiyosaki說:“這只是因為你成功創(chuàng)立了一家小公司并不意味著你就能成功創(chuàng)立一家大企業(yè)。”突如其來的改變所帶來的不適可能是你從未想到的。
關(guān)鍵在于要意識到這種改變是從哪兒來的,你才能正確認識它并適當應對。這會帶來更大的利益。
營銷大師SethGodin在他的書Linchpin:AreYouIndispensable中寫道:“不適帶來承諾與改變。不適意味著你正在做其他人不會去做的事,因為他們都躲在各自的舒適區(qū)中。當你克服不適的行動帶來成功時,組織會獎勵你,回饋給你更多利益。”
3、反省
想想另一次經(jīng)歷,你所做的事帶來了與曾經(jīng)相似的不適感。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就是你的機會,可以慶祝一下曾經(jīng)取得的小小勝利,并提醒自己在痛苦經(jīng)歷中得到了成長。
與此同時,想想那些相似的感覺與行動導致你可能認為是失敗的情形。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創(chuàng)始人MartinSeligman博士曾說過:“決定我們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現(xiàn)在的失敗,而是我們怎樣向自己解釋這些失敗。”
《富人是怎樣思考的》一書的作者SteveSiebold曾說:“我從未聽過哪位百萬富翁是一次就成功的。他們越是成功,失敗的次數(shù)就越多。”
百萬富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克服不適、勇敢前行,盡管有不確定性和懷疑存在,最終還是能采取決定性的措施。失敗是一種財富――你應該學會這樣來認識它。這是渴望知識與答案的自然傾向,通過它你才能學會怎樣更好地經(jīng)營你的事業(yè)――才能知道什么是需要避免的。只要你從錯誤中學習,每一次失誤都會使你更有價值。
4、采取決定性措施
很多次,你有許多事情想做,許多想法想去嘗試,你努力奮斗要去實現(xiàn)它們。那種不適、恐懼、或者不確定性使你麻痹。這時,你開始傾聽自己與他人的質(zhì)疑聲――你頭腦中的聲音成為了消極思想的溫床。
如果你覺得不適,那么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正確的。然而,只是小小涉足安全區(qū)域外的事物,并不會真正推動其發(fā)展。你需要直接投身其中,讓自己全身心投入。這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壓力,不過要突破自己,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
馬克?扎克伯格曾說:“最大的風險是不承擔任何風險。在變化如此迅速的社會里,不承擔風險是注定失敗的。”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不適都為積極目標服務,或者都能對你的成長做出貢獻。我們不會建議你去站在行駛的汽車前面。對于特定情況導致的不適,你要知道如何、何時、為什么要面對它,以及怎樣才能給你帶來好處。最后,你還得有勇氣,要認識到真正的問題與障礙:這就是你成長與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