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南開大學校訓,表達了南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1934年,在南開創辦三十周年校慶紀念會上,張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為南開校訓。 “公”便是無私無我,“能”便是實干苦干。伯苓先生提倡“公能”教育,一方面是培養青年“公而忘私”、“舍己為人”的道德觀念;另一方面則是訓練青年“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為國效勞的能力。
張伯苓先生講,南開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他詳細闡述道:“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己,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主義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而南開學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養具有現代化才能的學主,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才能,并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他又解釋道:“所謂的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還要能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能趕上新時代,而且還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張伯苓先生所倡導的“能”,包括豐富的內涵。如智能、體能、技能、才能等都屬于能的范疇。南開教育就是要培養和訓練學生具有為社會、國家所需要的各種“能”。他鼓勵學生要實干、苦干。伯苓先生就是以這個“干”字為手段,達到訓練學生獲得各種“能”的目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