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的領導人,有個九字真經:“團結人,干大事,成大業”。成功來自于支持,支持的前提是你懂得團結人。如果優秀的人才都能為你所用,超級優秀的人才會為你服務,你的企業就可以做大。
小老板做事,大老板做人。卓越的領導人,不僅限于自身的優秀,而在于培養多少優秀的人才,用好比自己還厲害的人物。人才來自于培養,人物來自于用好。多少老板干了很多年還是孤家寡人,做不大企業,核心關鍵就在于他們沒有培養人才,沒有用好比自己厲害的人物。
在這方面,劉備和劉邦做得很好,劉備帶兵打仗不如關羽、張飛、趙云,出謀劃策不如諸葛亮、龐統,但是他可以把這些人才“為我所用”。劉邦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后勤保障不如蕭何,帶兵打仗不如韓信,他卻懂得用好這些人物。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人才”,雖說千人千面,但企業領導者只要抓住每個人的特性進行適當的培訓和安排,每個人都能成為某一領域的人才,對他們進行培養并重用,這些人才將以超乎你想象的成績回報你。
在《史記·陳丞相世家》中,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劉邦很坦白地說,我的精兵比不過項羽,我的用兵才能比不過韓信。
可在楚漢相爭的危急時刻,項羽去挖墻腳,讓韓信反漢投楚,并開出條件,我給你三分之一的天下。結果,韓信一口拒絕了,他說:“我跟著項王,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跟了漢王后,他對我言聽計從,讓我有機會率領千軍萬馬,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死也不會背叛他的。”這就是分權分責任的魅力,它讓手下深切地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重視,這些是用多少金錢和權力都換不來的。
早在1945年,號稱“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提出:“公司要發揮全體員工的勤奮精神”,并不斷向員工灌輸所謂“全員經營”“群智經營”的思想。松下幸之助在公司建立提案獎金制度,不惜重金在全體員工中征集建設性意見。
雖然公司每年頒發的獎金數額巨大,但正如公司勞工關系處處長所指出的:“以金額來說,這種提案獎金制度每年所節省的錢超過給員工所發獎金的13倍以上。”正是因為松下公司充分認識到群體力量的重要,并在經營過程中處處體現這一思想,所以松下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把工廠視為自己的家,把自己看作工廠的主人。縱使公司不公開提倡,各類提案仍會源源而來,員工隨時隨地——在家里、在火車上,甚至在廁所里,都會思索提案。
在松下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松下公司不但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家用電器公司,而且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大型跨國公司,其產品品種之多,市場范圍之廣,成長速度之快和經營效率之高都令人驚嘆!
美國奧美廣告公司的總裁大衛·奧格爾維有個習慣:每次一有新的經理上任,他都要送他們一件禮品——俄羅斯套娃。這件禮品意味雋永。大娃娃里有個中娃娃,中娃娃里有個小娃娃,小娃娃里有一張字條:“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雇用比我們自己小的人,我們公司就會變成一個矮人國,侏儒成群。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雇用比我們自己高大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在知識經濟時代,領袖的工作就是用人,并且要敢于和善于使用比自己強的人。
馬云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懂電腦,他會的只有收發電子郵件和瀏覽網頁,可偏偏是他創辦了阿里巴巴,書寫了互聯網的神話,成為人人敬仰的IT英雄,網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用比自己強的人。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張證,就是身份證,每一個頂尖的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那就是身份感,身份感就是榮譽感、歸屬感、安全感。而偉大的領袖通過分權分責任給了這些頂尖人士身份感,這讓他們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身心付出,達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實現。
小老板做事,大老板做人,偉大領袖呢?做夢。任正非1998年退伍轉業,拿著5萬元錢去深圳創辦華為,只有5萬元錢的啟動資金,面臨無數強大的對手,于是任正非跟他的核心高管在一起開會,開完會之后他意猶未盡,跟高管們說:“你們十年后干什么,十年后的夢想是什么?”
所有的人講完之后,任正非說:“以后買房子客廳可以小一點,臥室可以小一點,衛生間可以小一點,但是陽臺一定要大一點!”在場人就納悶:為什么陽臺一定要大一點呢?
任正非說道:“因為十年后你們都沒有事干了,在沒有事干的時候就把錢拿到陽臺上曬一曬!”
今天中國最賺錢的民營公司是華為。據官方數據顯示,華為2014年做了2882億元,華為發工資時順帶發了一點獎金,只是151億而已。華為員工工資在中國民營企業當中排名第一。華為2015年銷售收入3900億元,這就意味著,華為2015年的銷售收入,已經超越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GDP!
老板做人的一個前提就是要賦予下屬夢想,這樣的老板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甘心追隨。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