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鮮花一路前行,采訪組一行來到了墨脫縣德興鄉一個美麗的村莊——德興村。站在視野開闊處俯瞰,云霧繚繞之下,德興村青山隱隱,綠水悠悠,門巴小院的藍色屋頂分外清新脫俗。這里不僅風光秀美,更有一種神奇的果樹在改善人們飲食之余,變成了家家戶戶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六年前,在墨脫的援藏干部告訴德興村的村民:“要想致富,光靠種菜是不行的,得種點能賺錢的作物,比如說枇杷、柚子、桃子……”
德興村的黨支部書記洛桑在聽了援藏干部的話之后,望著院子里的菜地發起了愁,是種果樹還是繼續種菜。“不能種果樹,萬一果樹種不活、結不了果怎么辦?”妻子金紅當時就提出了反對意見。
那時,洛桑家的小院面積雖然不大,但是種滿了青菜、辣椒、茄子等各色蔬菜,除了自給自足外,洛桑還能拿些菜出去賣以補貼家用。
思來想去,洛桑覺得種菜僅僅只能滿足一家五口的日常開支、卻不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于是,他不顧妻子的反對,停種了院子里所有的蔬菜,種上了40多棵枇杷樹。
三年生長,三年掛果,洛桑當初的堅持,讓他有了今天的收獲。2016年,洛桑的枇杷種植給他帶來了近萬元的純利潤,“比起以前種菜,種枇杷掙的多多啦。”洛桑高興地告訴記者。
為了改變百姓落后的經營思想,促進村民增收致富,援藏干部和洛桑一起動員群眾種果樹。在援藏干部的幫助下,引進樹苗、挖坑播種、除草施肥,村里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枇杷。如今,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枇杷樹枝繁葉茂,果子沉甸甸地掛在枝頭,整個村莊都飄散著枇杷果實的清香。“嘗一嘗吧,這些果子都是沒打過藥的。”說著,洛桑隨手摘了幾顆黃燦燦的果子遞給記者。
據洛桑介紹,雖然枇杷給村民帶來了不錯的收入,但是村民在枇杷種植與規模化管理等方面還有待提高。洛桑指著面前的枇杷林說到:“這些枇杷樹小的時候我們還會給它除草,可是等大了之后就不怎么管理了。而且,村子里的人總認為果樹長得茂盛就能結很多果子,不舍得修剪枝葉,以至于果樹產量和果子的質量都偏低。”
“為此,村里決定請技術員來給村子里的枇杷樹剪枝、修葉,并且系統地教一教村民種植技術。”洛桑繼續說。
除了枇杷樹,洛桑小院里還種著蜜柚、橘子、甘蔗。每到果樹開花結果的時候,滿院的風景漂亮極了,枝葉繁茂、花朵馨香、果實累累,茁壯的雞媽媽帶著小雞們在樹底下覓食、嬉戲。這一切如今已經成了德興村一道靚麗的風景。
靠著自己的聰慧和勤勞,洛桑不僅讓自個兒家過上了殷實的生活,還帶領村民一起踏上了致富之路。如今,道路通暢的德興村與外界的聯系更緊密了,不少游客還到村里來體驗農家風情,直接帶動了村里的旅游經濟發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