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職人,就要時??匆恍┞殘鰟钪菊芰康奈恼拢敲绰殘鰟钪菊芰康奈恼露加心男┠?一起來看看吧。
職場勵志正能量的文章:實習第一場午餐跟誰吃?
俗話說“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吃”,上班或實習的第一頓飯,應該找誰一起吃呢?
首先MSN詢問安排你實習的人,問問他(她)中午大家都怎么吃飯?周圍有什么餐廳?寫字樓是否有食堂?此時對方十有八九會告訴你一個答案。當然,你也要有點眼力見兒,人家都忙死了,你卻在追問午飯該怎么吃?實習時,不妨隨身帶點餅干等小零食先墊一下。
如果還有其他實習生,可以問問他們中午在哪里吃,也許他們會邀請你一道吃飯,或幫你一起訂餐。這樣的開頭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天天只跟實習生們在一起混。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你來一個公司,是為了擴大自己的視野,所以要盡可能創造機會去認識不同的人。熟悉環境之后,嘗試約不同的前輩去吃飯吧!
如果那天你恰好非常倒霉地沒人搭理你,你應該自己下樓去找一找,樓前樓后,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當然,也順便了解一下公司周圍的地理交通什么的,方便日后的工作。
但不管怎么說,你要在第一天上班的時候學會和大家打招呼,特別是利用午餐時間,千萬不要不好意思,否則你會一直坐冷板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實習時,和別的組的一個實習生初次見面,他主動跟我打招呼,介紹自己的名字、組以及座位在哪里,并加了一句“以后請多多關照”。當時我雖然覺得有點詫異,但我記住了那個同學,以后每次從他身邊經過都會打個招呼。
此外,在午飯時間甚至平日的交流中,你會發現聊起天來大家好像來自不同世界。他們講的花花世界你很陌生,你講述的校園生活他們覺得好幼稚也不搭茬,怎么辦呢?個人覺得這個時候應該多聽大家都在討論什么,他們都在玩什么,喜歡什么?是怎樣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我也有過第一天上班時午飯無人搭理的小尷尬,但這也算是寶貴的經歷。也許有一天,當你能和同事談笑風生,回過頭再看,第一天所經歷的一切,像一朵小小的水蓮花,靜謐地埋在心底。吃飯是門學問,午餐時間更是一個機會喲!
職場勵志正能量的文章:與艱難工作為伍,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作者:東方贏
最近幾年,各種同學會的邀請多了起來。從各種同學會里,我們可以察覺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一些以前上學時成績馬馬虎虎的人,在30到40歲的這十年,都有非常戲劇性的發展,成了中小企業的老板或有實力的機構高層。他們在參加同學會的時候,都會大大方方的支付贊助費。
而另一些讀書時的優秀學生,走進社會多少年后,卻成就與地位一般般??梢?a href="http://www.cdkhsjzp.com/huati/renshe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人生的逆轉,就潛藏在人生的各個節點上。小時候會讀書的孩子,因為腦筋都不錯,自然就練就一身察言觀色的小花招,也學到了學習與生活上的小竅門。換言之,這些人都具有小聰明。
那些落第生的情形正好和優秀學生相反。他們成績不佳,不會念書。所以他們不斷重新開創。碰到挫折,他們不會傷心,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傷心。常在不如意中打滾,更讓他們看清了社會的底層,意外懂得解讀人心,善解人意。所以他們不自負、不自夸,從不認為自己是最好的。
別人看來可能很難,可是他自己卻不覺得。對他們來說,那只不過是種磨煉。于是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就成了這一行業的第一第二。有了成績,自然就有信心。由于他們做事都是出于自發,所以即使下一個工作的困難度更高,他們一樣心平氣和、迎難而上。如此一來工作的進展,自然會逐漸往好的方向延伸。
反觀那些優秀學生呢?由于他們從小就懂得察顏觀色,長大后處事格外世故。總是可以在瞬間經過篩選,并找到不需特別費心力的工作,輕松應付。也就是說他們非常懂得逃避艱難的工作。等到遭遇工作或人生的重大困境時,便不知所措了。
遭遇困難與挫折,雖然客觀上不是什么好事,但在主觀上不要看成什么壞事。大德大勇大智的養成,大多因為經歷困難、挫折的啟迪與磨礪。
人易流于舒適安逸。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人習于回避艱難的工作。面臨21世紀大變革期,很多機會往往以困難的面目出現。所以主動的選擇艱難工作更有意義,也是上上之策。如此才能抓住別人不易看出的機會,如此你的潛力才能發揮出極限。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人類也是如此,一類人選擇艱難的拼搏,一類人選擇輕松的苛且,但結局與人生會分出天壤之別。
面對艱難的工作,需要的不是盲干與心靈雞湯式的成功學。我們要用科學的“逆思維”。
平庸者,或者說失敗者,在行為上有一個共同表現,面對困難,接受一件未做過的任務,做一件不熟悉的新事情,或面臨需要提升目標時,他們都會面露難色在心里打退堂鼓,嘴里吐出“不可能”。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采用的是一種叫“順思維”的方式,即用現有的方法、習慣、經驗及現有的資源條件,去看待與評估具有挑戰性的新事情、新任務或超越于現有條件的高目標,認為不可能做到。
而成功者都是“逆思維”。挑戰艱難的工作,最忌諱的就是負向思考的順思維,整日擔心煩惱、憂心忡忡而錯失良機。
運用逆思維首先要做到下述五點:
(1)不說不行。
(2)窮盡假設。聆聽各種新的想法及有創意的提案后,再慎重給與評價。
(3)發現好機會,即勇敢挑戰。
(4)從機遇倒推戰略,從目標倒推努力。歡迎難題,突破解決。
(5)平靜面對感傷、沮喪、悲情。
由此形成不畏險阻,接受艱難工作并遇難而樂的念頭。進而讓這種征服欲成為心靈自發的驅動力量。
記得我少年時看過的京劇《沙家浜》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被困于蘆葦蕩的十八名新四軍傷病員,連續多日面臨日偽軍的掃蕩、傷痛的折磨、彈盡糧絕的威脅,人的體力和毅力幾接近于極限……這時,指導員郭建光這樣說服大家: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往往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最終,他們以“再堅持一下”的頑強精神,迎來了大部隊反掃蕩行動,得以走出蘆葦蕩,重回殺敵戰場。
“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往往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這句話,是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說過的。
很多時候,“再堅持一下”,不僅是信心的體現,也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心弱則志衰,志衰則不達。在不少情況下,外在的打擊實際上并不足以置人于死地,其脆弱的心理才是真正的元兇。戰勝危機、擺脫困境,關鍵是要有迎難而上、勇克時艱的堅定信念和抗打擊的堅強意志。“再堅持一下”,就是這種信念和意志的體現。
松下電器創辦者松下幸之助,在驗收工作時常講的一句話是“最后一擊”。
一流的人和二流的人之差,就在這“再堅持一下”“最后一擊”。與艱難的工作為伍,靠著這“再堅持一下““最后一擊”,才能完成艱難的工作。
三年前,帶孩子去海南三亞旅游。
蜈支洲島有個潛水項目。當時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很興奮,拉我們去玩。我覺得要換上全套潛水服很麻煩,水下又不能抽煙,我就留在了岸上。太太陪兒子下水,到中途,耳朵感到不舒服,也半途而退了。只有兒子在專業人員陪同下,堅持到了海底。
他回來后,向我們描述了海底的景色:透藍的海水,迎浪搖曳的海草,身邊游動著各種五顏六色的海魚。原來只能在圖片上看到的異國美色,沒想到這兒也有。我有點小后悔了。
旅游時,最美的風景,大多藏在需要付出艱難努力的僻遠處、山頂上、海底下。
在我們職業生涯中,又何嘗不是這樣。艱難工作的后面往往有最美的風景。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