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剛步入職場的新人們都會經常找一些關于職場工作的勵志散文來看,那么職場工作勵志散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職場工作勵志散文:打雜起步
文|曹德旺
在我看來,能不能吃苦、經不經得起折磨,是衡量一個人能否真正成才所必需的標準。——福耀公司現在的副總裁陳居里,1990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當時收到國內國際許多頂尖公司的邀約。但是,他想回福建工作。一天,他途經福耀時,看到我寫在人行天橋上的標語,“我們要成為汽車玻璃供應商的典范”,臨時決定下車,走進了工廠。
他到了公司人事部門,自我介紹后,人事經理帶他來見我。那時,只要是大學生,我都想要。在見到居里,大致了解了他的學校、專業、家庭情況后,我說:“留下來干吧。”
他同意了。我們的交談,前后不到5分鐘。
最開始他被安排到垂直爐上三班倒,每天得用一輛平板車把廢棄玻璃從車間拉到外面的玻璃堆去倒掉。一車玻璃有一兩噸重,最多也就安排兩個人去推。居里長得文文弱弱的,但是他一樣順利度過了工廠規定的磨煉期。
因為文弱,又不太愛說話,居里經常替人家背黑鍋。別人做錯的事,都往他身上推,他從不辯解,默默地承擔下來。有好幾次,我有些生氣,調換他的工作崗位,貶他到車間上班。每一次,他都堅強地挺了過來。
有一次,我問他受了那么多的氣,為什么沒有選擇離開,他回答說:“只要福耀還有一張我的辦公桌,我就不會離開。”
“為什么?”我再問。
“因為您。”居里的回答很干脆,“您是一個正直的人。有幾個公司能像我們這樣,公司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完全一致?這么好的公司,并不容易碰到,我有幸進來,怎么會輕易地離開?”
“你為什么不申辯呢?”我問。
他淡淡地說:“申辯會讓您覺得我在推卸責任,很難細究,我就索性不申辯了。”
他告訴我,他看過一本關于成功人士的書《艾科卡自傳》,艾科卡說:“我用20xx年時間為福特工作,就是為了最后5年大干一番。”
他認為,每個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時間都在打雜,有了機會,你才能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前面十幾年二十年的雜事,你是一定要做的。
不打雜,人家怎么了解你呢?他說:“我記得畢業那天,老師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如果現在不打雜,以后終究要打雜;一個人現在打雜,以后終會不打雜。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打雜”可以理解為,為學武功而為師父掃地倒罐;也可以理解為,初生牛犢為自己的無知付出的代價;也可以理解為,和企業建立親和力的一個過程。只有經歷這樣的“打雜”,企業才可能最終認可你的才干,愿意給你所期望的待遇。
找工作就好比賣東西,只有先展示性能、展現你的本事,才有可能得到一個好價錢。本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家怎么知道你有本事?所以你得做。”
他的英文底子比較好,后來就去處理香港進出口業務,一直干到香港公司的總經理。1999年12月,我任命陳居里為集團副總裁,主管海外維修市場銷售系統工作,一直到現在。
職場工作勵志散文:在職場,如何把握好關鍵時刻
左誠一直有個苦惱:上班六年,職位怎么也上不去。平心而論,他的實力比較突出,有創意、有團隊精神,個人也很刻苦,早來晚歸,為公司付出很多……這么優秀,早該晉升了!家人和朋友都很為他鳴不平,可好事偏偏每次都輪不上他,真著急啊!
左誠的苦惱下隱藏一個冷峻的現實問題:他的優秀,沒有被一系列的重要人物——領導、組織和同事們看見和認可,猶如錦衣夜行,灼灼光彩都被黑暗所遮蔽。與其抱怨他人沒眼光、不識貨,不如轉換思路,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展示美服華袍,自然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贊賞。
對一個成熟的職業人來說,追求職業成長和進步是需要策略和心機的。職場是一個人心復雜、各種利益和動機交匯沖撞的名利場,眾多職員身處其中,既要努力與上級一起,完成既定的組織目標,這個是可以公開表達的內容;同時也要兼顧個人發展,獲得自身能力和福利的增長,這需要個人小心巧妙地展示個人的能力和愿望,難以直接公開表達。職員如果悶頭工作,期待團隊和領導能夠明察秋毫,能夠毫不困難地看到你的努力和付出,給你心理期望的待遇和評價,這種訴求顯得非常不現實和不靠譜,最終會讓職員完全失望。
實際上,領導需要埋頭苦干,不計較得失的下屬,但他們往往也忽略這群構成組織系統的堅實基礎的員工,因為領導的心思都被很多困擾組織發展的棘手、緊要的事情占據,他們的任務導向型的工作模式使得他們將注意的焦點集中在“解決瓶頸問題的人和事”上,而那些在領導頭疼之時,能夠及時挺身而出,不害怕他人議論,主動獻計策、挑大梁、敢犧牲的人,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勇氣、創意、組織能力和奉獻精神,像陽光下的金子一樣不停地閃爍,讓領導和團隊看好,脫穎而出。
由此可見,時機很重要,一些關鍵時刻就是個人自我推薦的良機。
關鍵時刻一
開會別坐后面
很多實干派都討厭“文山會海”,認為耽誤時間,有時還沒有什么討論結果,對組織的開會抱著很大的抵觸情緒,以打醬油的心態來敷衍,會前,他們根本不愿意做充分準備。有時他們還會故意躲在人群后,發呆或做閑事來拖延時間,結果自己的優秀就被深深地埋沒。
職場成功人士的體會是,“永遠坐前排,要讓上級看見你”,目的是要在領導心目中建立一種對你的印象。會前要做好功課,點滴細節都要考慮到,因為好的點子并不是“靈光一閃”就出現了,必須要有所醞釀才能產生靈感。在遇到討論阻礙時,有準備的職員要以恰當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實力。比如,精心制作的幻燈片可以看出你的認真程度,良好組織的口頭表達可以體現你的自信,有邏輯性的分析可以展現你的專業和實力,百問百答可以彰顯你的機智……這樣的開會態度和行為,才能讓職員和組織深度卷入,獲得公眾的高度評價。
關鍵時刻二
職位空缺時用主動頂上來
當同事離職、休假或緊急情況下缺乏合適人選時,上級就會對這塊沒有落實責任的工作心存顧慮,如果職員能夠主動請纓,就能讓上級心生感激,覺得他善于為組織分憂。雖然會遇到一些同事不合作的阻力,但如果職員能夠堅持以工作大局為重,最終能以個人能力、專業和人品征服他人,組織必定會在人員任用上給予敢于承擔責任者足夠的回報。
當然,為了能填補好不確定時間出現的空缺,智慧的職員就需要動點小心機。一是要額外學習一點不同崗位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個人多面手的內功;二是要關注單位局面的變化,留心單位內的工作責任、銜接等,為自己創造機會;三是要舍得付出,不計較他人的非議,甚至要承受得住老板的懷疑和高要求。
關鍵時刻三
單位的業余文化活動要勇于參與
各個單位都有自己的文化活動來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宣傳組織形象。一個有晉升潛力的職員萬萬不可忽視這些橋段,這也是一個人展現自己優質外形、不俗談吐、豐富經歷、健全人格的良機。或許小職員因為職位卑微,無緣和大領導直接對話,但在一些公開場合,如果能以出色表現讓大領導和更多的同事注意到,欣賞到你的某一方面的閃光點,這種好印象會被帶到其他工作場合,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別在乎積極參加活動會讓自己一改往日的形象,也別擔心自己被耍寶了會被人視為弱智,實際上,一個敢于袒露自己真實內心的人,才更容易被人發現、認識和接受的。
關鍵時刻四
新領導降臨時要努力融合
領導的在職時間一般為3~5年,所以領導的更替會帶來組織格局的洗牌。許多職員都消極對待來來去去的領導,認為只要自己做好分內之事就好了。實際上,每個職員都需要和領導站在一起,不管來者何人,職員要主動親近上司,善意地對待自己的新領導,不能因為他們某些專業能力不如自己,或者因為他的來源可疑而對他疏離,積極地心理融合對整個單位和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新領導來臨,成熟的職員會替他著想,分析他的顧慮和不便之處,主動替他介紹各種人和事,幫領導維持穩定的格局。等新領導站穩腳跟后,成熟的職員自然就成為他的心腹了,獲得重用也在情理之中了。
關鍵時刻五
要與單位同甘共苦
任何單位都有一個起起落落的過程,很多職員覺得前途無望,都紛紛離開了,這是人之常情。如果某些職員對單位有感情,能夠在單位發展的生死關頭,不離不棄,盡力地解困,就容易感動單位的領導,覺得他們人品貴重,忠誠度高,值得留用。在單位度過危機之后,甚至領導人另有事業領域時,一定會優先想到那些忠誠可靠的員工,給予重用和優待。此時,職員能力上的小瑕疵、閱歷上的粗淺都不成為提拔的阻礙。因為這些都是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得到改進和提高的,對單位的領導人而言,高度的忠誠度才是最難以培養起來的員工素養。
職場工作勵志散文:職場生存法則11條
職場生存法則1、表面是公義,心里是生意,這才是職場的本質。
有些人表面大義凜然,永遠是有道理的那一方,可做起事情來卻從不吃虧。而更多的人表面占不了便宜,實際也是吃虧的那個。同樣都混在職場,為什么會相差這么多呢?
因為一些人的名字叫“偽善”。他們表面是公義,心里卻是生意,看清楚職場的本質是利益。
我們不崇尚偽善,但這不妨礙偽善的存在。
與其讓我們被偽善的人害死,不如先讓自己偽善起來,至少能立于不敗之地。
職場生存法則2、理想很重要,但比理想更重要的是利益。
在職場里,絕大部分人都有理想,這也是人們重要的奮斗目標。但如果真的把理想付諸現實,卻往往會死的很慘。
因為職場是一個交換利益的地方,老板靠你賺錢,你用勞力換錢。一切活動的基礎都是利益。
只看重理想,而不明白利益重要性,這是絕大部分人被打擊的原因。
所以,想要在職場成功,你需要的不僅僅是“理想”,更應該懂得“利益”。
職場生存法則3、工作不會害你,只有人才會害你。
在職場里,我們都會遇到工作的意外。譬如在升職競聘關鍵時刻,你卻要出差。譬如明明是能做好的事情,卻偏偏出了岔子。
實際上,我們做的是工作,但相處的卻是人。所有工作害人的事件,背后都有策劃和主謀。
必須要記住,在職場里,工作本身是死的,不會害人,只有人才會害你。
職場生存法則4、做事要藏拙,做人要露怯。
仔細想想,你所認識的職場成功者是怎么樣的?他們是不是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厲害,甚至到處都是缺點,好像你隨時都可以超越他們。
可在做事情上面,這些人又面面俱到,幾乎不露馬腳,讓人抓不到把柄。
職場里生存,不是看你能做到多好,而是看你能活多久。所以做人要暴露缺點讓人不防備,做事要處處小心不被抓把柄。
職場生存法則5、上司夸你越多,你拿的好處就越少。
上司夸獎你并不是好事情,因為他們拿最廉價的口頭贊揚,取代了實質性的利益。很多上司不吝嗇嘴上贊揚,但卻把實際好處藏在自己的口袋里。每次被夸,你就少了晉升和提升的機會。所以,千萬別被上司的花言巧語給騙了。
職場生存法則6、規劃要長遠,拿錢要及時。
有過于短視的人,也有過于遠見的人。職場是隨機應變的藝術,絕不能用一種生活態度去對待。
對于職場生涯,必須要有遠見,因為規劃的不是你正在做的工作,而是你的人生。但在錢的問題上,必須要短視,能拿到手的盡量拿到手,只有落袋為安的才是你的錢。
要記得,人生是你的,可以長遠規劃。而錢是別人的,只有落袋為安的才是你的錢。
職場生存法則7、別人對你越壞,你要對人越好。
好人是可以得罪的,因為他們個性溫和,不會報復你。但壞人卻絕對不能得罪,他們睚眥必報,你得罪他們,必得十倍惡果。
“好人好報,壞人壞報”是一個愿望,卻從來不會成真。防備壞人的方法,并不是處處小心,而是別人對你壞,你要對人好。
這不是“以德報怨”,而是潛伏隱忍,一直等到你有足夠的力量反擊,才能讓壞人獲得他們應有的報應。
但在這之前,要多好就得表現的多好。
職場生存法則8、得罪人是有成本的。
職場中的大忌,就是被一時的情緒所控制,不由自主的去得罪人。任何職場高手,都是不露聲色,深不見底的。
原因實際很簡單,在職場上,得罪人是有成本的,你自以為不用怕別人,可以隨便得罪,但在這過程里,卻已經支付出了成本。
因為職場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地方,你的同事也好、上司也好,與你都非親非故,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忍耐。當你得罪了他們,就算今天不還報,等到有天你犯在他們的手中,必然會狠狠的報復你。
在風水輪流轉的世界中,你能做到一輩子不犯在別人手里么?
職場生存法則9、在好上司手下做能臣,在壞上司手下做奸臣。
職場生存術千變萬化,不可從一而終。
永遠做好人,可能會令你成為壞上司的眼中釘肉中刺。永遠做奸臣又沒辦法得到好上司的信任重用。
能夠分清上司好壞,明白上司的需求,在好上司之下做能臣,在壞上司之下做奸臣,這才是職場的最高境界。
從古至今,所有權傾朝野的能臣,都是玩弄這套把戲的高手。
職場生存法則10、老板對你講的道理,永遠都是對他有利的。
有些人把老板的話奉若圣旨,但要明白,老板做為一個人,他也有自己的職場利益。
所以,老板說的話,當然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場上,是為了保障他的利益。
而勞資雙方的利益是對立的,老板的利益就代表著你會失去什么,聽老板的話越多,你失去的也越多。
職場生存法則11、待人以誠,但誠是有目標和尺度的。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待人以誠”,不少人將此做為金科玉律,在什么場合都用。即使是職場上,也待人誠懇。毫無疑問的,這些人到頭來都會碰一鼻子灰,甚至會惹禍上身。
老實人在職場總歸是吃虧的,就算你要待人以誠,必須有自己的尺度。而對人誠心,是應該有目的的,否則就是職場“爛好人”,最后吃虧最多,口碑最差的依舊是你。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