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場勵志文章及感悟有哪些呢?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復地一浮一沉,對于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下面是勵志人生小編為您整理的職場勵志文章及感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職場勵志文章及感悟篇一:商店特別的招聘
一個商人需要招聘一個小伙計,他在商店的窗戶上貼了一張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0美元,合適者可以拿60美元。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次特別的考試。
卡特也來應聘,他忐忑地等待著,終于,該他出場了。
“能閱讀嗎?”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商店老板把一張報紙放在卡特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頓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商人把卡特帶到他的私人辦公室,然后把門關上。他把這張報紙送到卡特手上,上面印著卡特要讀的一段文字。
閱讀剛一開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卡特的腳邊,相互嬉戲吵鬧。
許多應聘者都因受不住誘惑要看看美麗的小狗,視線離開了閱讀文章,因此而被淘汰。但是,卡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角色,他知道自己當下是求職者,他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這段文字。
商人很高興,他問卡特:“你在讀報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腳邊的小狗嗎?”
卡特答道:“是的,我注意到了,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么,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你告訴過我要不停頓地讀完這一段。”
“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辦公室里來回走著,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就是我想要找的人。”
卡特正是商人想要雇用的人,因為他一旦知道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就會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去完成它。
職場勵志文章及感悟篇二:在職場上把自己變成一顆珍珠
朋友研究生畢業后,工作一直不順利,前前后后換了好幾份工作,都干得不稱心。
朋友大學主修的是金融,又寫著一手好文章,按說,依朋友的條件,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并不難,她卻總在不停地跳槽,不停地抱怨。
朋友剛畢業,就被國內一家著名銀行錄用。銀行,工作清閑,福利待遇優厚,而且有社會地位,多少人擠破了頭顱都想往里進。
我們都很羨慕她,找到了與所學專業相匹配的好工作。可朋友進去不到半年,就辭職了,問及原因,她是滿腹牢騷,里面的人太虛偽,當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經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勾心斗角,爾虞我詐,自己整天都活在恐懼之中。
離開銀行后,朋友應聘到一家財經雜志社做編輯。朋友本來就愛好寫作,又有著金融系統的工作經驗,做財經編輯也算是投其所好、學有所用了。
剛開始,朋友也很滿足,工作積極認真,采寫的稿件眼光獨特,社會反響強烈。主編很器重她,并有意培養她做接班人。
可一年后,朋友又坐不住了,整天與一大堆枯燥的數據報表打交道,生活別提有多乏味了。再三思考后,朋友果斷地遞交了辭呈。
之后,朋友又做過一段時間的理財師,同樣干得不順心,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
電話里,她向我抱怨:“你說社會上那么多職業,難道就沒有一份工作是真正適合我的嗎?”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朋友一樣的年輕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有文化有知識;他們才華橫溢,有理想有抱負;他們滿腔熱血,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可現實中,他們卻總也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環境,也始終找不準自己的人生定位。于是,抱怨便成了家常便飯,什么工作太累、工資太低、同事排擠、領導偏見等等,都成了自己施展才華的絆腳石。而真正的原因他們都沒有看見或避而不談,那就是自己是否真的喜愛這份工作,是否愿意為了這份工作去改變自己。畢竟,要想讓別人發現自己,你首先得要改變自己,把自己變成一顆珍珠。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擔任現代建設集團CEO時,對每一個進廠的新員工都會講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喜歡一份工作,不要先判斷這份工作是不是適合你,而是要主動改變自己去適應這份工作。”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會打出這樣的招聘啟事:來吧,這里準備了和你性格才學完全相同的工作。工作是不會主動去適應你的,因為工作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有思想和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應該主動改變自己去適應所選擇的工作。
職場勵志文章及感悟篇三: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在手
“你總得有樣東西拿得出手”,這是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對于母親的念叨,我從來沒有往心里去,直到自己在求職時栽了跟頭才徹底地領悟了這句話的內涵。
那天,我投完簡歷,垂頭喪氣地往家走。在路上,我遇到了“游戲王”小夢。
他看到我,拉著我就往飯店走,說是慶祝慶祝。沒想到這小子這么幸運,還沒三個月就找到一份月薪六千元的工作。
對于小夢,我是瞧不上眼的。他在大學里,一天到晚就是玩游戲,有時連飯都要我們帶。我們和他隔著一層墻,他也不以為意,總是低著頭做著自己的事——他的眼里沒有同學,沒有親人,只剩下了游戲。
我們當時為他嘆息,這樣一個讀書及格萬歲的主兒,他能有怎樣的明天呢?現在,他沒有嘆息,嘆息的卻成了我自己。
原來,他雖然玩游戲,但并沒有完全被游戲捆住。他邊玩邊思考著自己接觸過的游戲有哪些優缺點,能夠通過什么途徑來完善。正是因為他比別人想得更多,大二的時候,他就開始在校園里賣點卡,后來發展到到游戲廳里去賣。
大三的時候,他開始關注智聯招聘的職位廣告,發現機會就跑去嘗試做游戲策劃。大學一畢業,他就被一家專門做外包的游戲廠商聘請了。
這也太不靠譜了吧,玩游戲也能玩出一份安逸的工作來。也許他讀出了我眼里的疑問,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年,他的姨奶要申請美國綠卡,他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一個大字不識的南方老太,一不能帶來投資消費,二沒有技術特長,那美國佬比賊還精,他們憑什么要你一老太。嘿,還真別說,什么事都有例外,她就成功地申請了綠卡。她憑什么呢?她就用她那一手剪紙的絕活兒征服了那些苛刻的官員們。
“我知道自己不是做學問的料,唱歌老跑調,寫文章不開竅。這些都是我的弱項,但是我也有強項啊,那就是游戲。我為什么抱著弱項痛苦,而丟掉自己的強項呢?沒有誰是全才,你在這方面有專長,換一方面或許就成了你的短板。既然如此,我不是只要有一樣能拿得出手就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了嗎?”平時很少出聲的他,這一說起話來還真有板有眼呢。
學的是冷僻的專業,就業是沒有什么希望的了,我又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呢?除了自己在大學里不離不棄的文字,我還真的沒有什么能夠拿得出手的。游戲都能開出一條就業之路,文字不是比它有著更多的優勢嗎?
心里這樣想著,我就跑回了家,拿出了那些曾經發表和獲獎的文字開始了新的尋找。
有了一樣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在手,心里踏實了許多。我似乎看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就在不遠處向我招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