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有一次去上海出差,叫了一輛滴滴專車,那個專車司機的氣質非常儒雅,是個儀表堂堂的人,我就主動跟他聊天,其實我這個人不喜歡坐車聊天的。
通過聊天我了解到他是蘭州鐵道學院畢業,本科,83年考入的。跟王石一個學校畢業的,他畢業分配到了鐵路局,92年的時候從體制內辭職下海打工,現在快退休了,他給我說他當年大學的同班同學,出了很多當官的,官最大的現在做到正部級干部了,廳局級無數,而現在自己就是一個奧迪4S店的售后經理,他感覺這輩子走錯路了,不該隨便出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人生選擇確實是一個玄妙的事情。
在知乎當職場類大V已經3個年頭了,經常會遇到我稱之為天問的問題。就是“老李,這個某個行業發展怎么樣?”這個問題有點類似預測股票走勢,經濟和房價,叫人很難回答。
但是這個問題問的人又多,并且我也是那個迷茫的年代過來的,我年輕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困惑。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說,畢竟所有人最終還是要歸屬到一個行業的,無論你是打工還是創業,總是有一個行業等著你。
比如我屬于內容行業和旅游行業。
熱門的比特幣屬于it行業以及投資行業。
我今天總結了三個關于行業的看法。
第一點,中國特色的行業選擇
第二點,行業,企業,崗位之間的關系
第三點,比選行業重要一萬倍的是什么
2
中國特色的行業選擇
在中國你要把行業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行業。
體制內的行業就是政府,國企,事業單位。
體制外的行業就是民營企業,外企。
在我看來,從人生幸福指數上講,體制內的幸福指數感是高于體制外的。可能年輕人不覺得,覺得刺激冒險到處走走看看,高收入才是人生才是生活,我說那個是你太年輕,不知道生活的疾苦。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越是大城市,消費的機會越多,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總有一款適合你,北上廣深最存不住錢的一般都是月薪1萬的白領,而那些被清退的從事低端崗位的人,反而每年都能存個5,6萬塊錢。
等你們年紀大了,你們就知道穩定,可以hold住的生活,比冒險的生活給人帶來的幸福感要強,30多歲了,還要擔心公司會不會裁員的滋味不好受。
體制外的市場中的企業,我始終覺得他們靠不住,企業是有生命周期的,企業的發展也是從小到大,再到被別的技術淘汰,尤其是民營企業和外企,都是從藍海到紅海利潤慢慢變薄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中沒吃虧的是老板和領導層,他們上市了股票套現了,苦的是基層,遇到行業風吹草動就裁員。
我的知識星球老李干貨筆記也講了,體制內并非那么不堪,雖然歷史上有下崗,發不出工資的情況,但是那個是有歷史原因的。
3
行業,企業,崗位
行業是由企業構成的,企業是由一個個崗位構成的,行業利潤決定企業利潤,企業利潤決定了崗位的收入。
上次有一個小伙伴問我保險行業發展怎么樣?因為他老婆在這個保險行業里。
我就反問他他:“你的意思,是行業好了,你家就能跟著發財了,這個不就是懶漢思維嘛。”
行業好了,你老婆就不用跑客戶了?13億中國人都搶著買保險?行業好了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沖進來,然后行業的紅利一年內消失,變成競爭行業。
沒有行業會躺著賺錢。
賺錢也要講個德配位。
我畢業進入社會這么多年,我觀察到的高薪行業,高薪崗位,基本上都是輕資產行業的,或者高技術壟斷的行業,最后就是行業龍頭。
比如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最愛去的是投資銀行,咨詢公司,IT公司,汽車,能源。比如高盛,美林,麥肯錫,IBM,甲骨文,寶馬。
貿易流通行業制造業尤其是輕工業,收入一直苦逼。比如國美,蘇寧,超市,百貨,都是低收入事多的行業。以及各種快消品公司,待遇不好。
現在高薪的,我發現還是那些輕資產的公司,BAT,互聯網新媒體,汽車,能源,It公司。
收入低的還是貿易流通行業,輕工業,格局就沒變過。
如果各位是我的親弟弟妹妹,我是打算不同意你們進入貿易流通行業,輕工業,干什么百貨,超市,快消品。
有人問廣告公司也是輕資產,算不算高薪行業,我說不算,因為門檻太低。
賺錢的輕資產公司肯定是門檻高的。
作為一個個體人,你在一個行業里最終是要從事一個具體崗位的,銷售,人力,研發,財務?
如果一個行業里幾十萬,幾百萬人在里面吃飯,請相信我,這個行業里的從業人員大部分收入不會高,大行業肯定都是基礎收入。所以考慮啥行業跟考慮美國總統上臺跟你有沒有關系一樣,沒多大意義。
如果一個行業就幾千人,這個行業肯定不會差。
最后,其實從長期來看,無論你是輕資產還是重資產行業,如果你最后當不了領導,最終收入不會太高,領導崗位代表的是一種優先分贓的參與權利。
最后,大家記住輕工業行業盡量別碰,人多的行業盡量避開,門檻低的行業的公司別隨便進,那么行業選擇的錯誤的大坑基本上都能避開。
4
比選行業重要一萬倍的是什么
很多人怕選錯行業,我覺得行業選擇錯了,沒什么大不了的,爬出來就行了。
人生的幸福,我的感覺來自自律,獨立思考能力,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度和參與度。
比選擇行業重要的是一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己糾錯,自己拯救自己的能力,自己找方向的能力。
我混到今天我一直在自己做決策,從大學填寫志愿,到跳槽,找工作,做生意,都從來都不問別人,都是自己研究琢磨。我也有問人的時候,但是我從來不問人生該怎么選擇,我只問具體的技術性的問題。
保持對物欲的控制,管理好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可以擺脫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保持年輕的狀態不是看什么B站,懂二次元,會打最新的游戲,而是保持對新生的商業模式的敏感,對新技術的敏感,這些才是真正的保持年輕的秘訣。
最后:什么行業,公司,什么大腿人脈,在我過去的這十幾年就沒有一個能靠得住的,最終還是得靠自己,靠自己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思維認知。
行業,崗位有不有前(錢)途,本質上還是取決于個人是否有能力,就算行業是風口,崗位有前景,上升路線很明確,絕對不等于你個人就能賺到多少錢,所有的行業都是大部分人喝湯,少部分人吃肉,只有真正牛逼的人,有競爭力的人才能賺到錢。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最近的感悟,我覺得最牛逼的人,不是說,他的學歷有多好,而是說這個人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只有這種人,才能在這個瞬息變化的商業社會,頑強地生存下來,這種人才是最有競爭力的人。
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維認知,對新鮮事物保持敏銳和足夠的好奇心,提高自身競爭力,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終身話題,所謂不進則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