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到別人的信任嗎?這要看你怎么對待他們,并且要比他們所期待的還要大方,出手越快越好。最新的一項腦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想法其實就是一場“信任”的游戲。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貝勒大學醫學院神經科的P·雷德·蒙泰戈博士主持的。參加實驗的學生共有48對,互不認識,每一對都有一位“投資者”和一位“受托者”。實驗以下列方式進行:在20美元以內,“投資者”可以給予“受托者”任何數量的金額,一到“受托者”手中,該金額即視為成長3倍。然后,“受托者”可以決定還給“投資者”金額的數量。他們不可以聊天、握手、簽合約或做其他事情。
雷德博士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學生大腦的活動情況,結果發現,當對方表現得比自己的期望還要大方時,腦部‘尾狀核’區就會出現驚喜的訊號,研究人員指出,這就是對‘慷慨大方’的感應區。實驗還發現,當“受托者”退還的金額比“投資者”預測的要多時,“投資者”就會在下一回合給予更多的金額,可見,大方是可以增加信任的。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在人際交往中,想要別人建立對自己的信任,我們不妨利用上面的科學發現,從下面幾點進行嘗試。
大方是建立人際信任之源。從生物進化角度講,上述結果是有必然性的。因為在資源匱乏或相對匱乏的社會中,人類個體間存在著利益沖突,只有既競爭又合作,才能共享資源,達成“雙贏”,這就需要人際信任。信任也就與“利”存在著天然的聯系。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交往關系中的互惠行為能夠促進雙方的信任。
大方不局限于金錢、物質。大方體現在待人接物方面就是要不吝嗇,除了基本的物質需要以外,人們也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贊美、同情、寬容、尊重、理解等。因此,人際交往中,既不要當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也不要在滿足他人心理需求方面當小氣鬼。慷慨贊美他人的言行、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等,都是對他人大方的表現。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