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上,在討論新課改環境下語文教師的素質時,導師講了這么一件事:
他的女兒剛四歲,正上幼兒園。女兒喜歡畫畫,他就請了一位國畫老師給孩子輔導,這位老師是教中學的,可能也小有名氣,教孩子時他一邊給孩子輔導一邊忙著其它的“業務”,并時時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導師對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實在不放心把孩子的未來交給這樣一位不負責人的老師,后來干脆把他辭了。以后又陸續請過兩位,都感覺他們身上缺乏那股畫家獨有的藝術味兒,因為對同是老師的夫妻倆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在一種無形的藝術氛圍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
后來經人介紹,他們又給孩子請了一位。第一次見面,夫妻倆就被這位國畫老師的儒雅氣質深深地感染了,老師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純凈的一塵不染的藝術氣息讓從未學過藝術的夫妻倆也感到一種無形的震撼。他們一致認為,這位老師值得信賴,值得將女兒托付給他,讓他帶領女兒步入神圣的藝術殿堂。果然,這位老師對待孩子很認真,孩子對國畫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夫妻倆喜在心里。
后來聽人說,這位老師最近在韓國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畫展,他的畫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歡迎和贊譽。夫妻倆更加欣賞老師的魅力和才華,暗自思忖著他是不是在畫協等單位就職,于是不禁向介紹人問起他的履歷,因為當初時間緊促他們只聽說老師的口碑不錯就請來了,也沒多問什么。
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原來,這位老師一直在幼兒園工作,從事國畫的啟蒙教育,直到現在,他也一直在那所普通的幼兒園里默默無聞地工作著。業余時間,當城市里的人們紛紛進入各種娛樂場所或忙著開展“第二職業”時,他依然在書桌前揮毫潑墨,癡迷不悔。
導師感慨地說,他就欣賞這樣的人,忠誠于自己的職業,值得信賴。
熱門專題: